今日热词:

现代化养猪生产疾病控制技术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猪e网
概 要 现代化 养猪生产的疾病控制,与过去传统分散式、小规模生产方式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第一, 种猪的国际化流通,为疾病发生与流行的国际化创造了条件;第二,高密度的饲养方式和高强度的生产,使呼吸系统和繁殖系统的疾病及肢蹄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应激反应的频度增加,这样,对环境改善与营养均衡的要求就显得十分重要;第三,一些新出现和重新出现的疾病不断地危害着猪群。一些病原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破坏,引起机体的基础免疫功能下降,要求不断地汲取最新兽医学知识,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第四,新的疾病控制技术,如S P F猪的生产、S E W等,又给 猪病的控制开拓了新的途径;第五,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的重要性,给予了很高的重视;第六,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为保证猪群高度的健康状况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都是现代化 养猪生产中控制疾病发生与考虑的内容,也就是说,今天的兽医学与畜牧学结合得越紧密,由此而构成了现在的生产医学(Production Medicine)。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通过建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S P F 猪生产、S E W 等途径,达到控制 猪病、提高猪群整体健康水平,进而提高生产的目的。 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家及地方政府在 养猪业上投入了相当数量的财力,扩大饲养规模,加强引种、提高种质水平,基本上完成了从传统的分散式、小规模生产到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管理方式的过渡,极大地促进了 养猪生产业的发展,使得这国 养猪生产的总体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相比之下,这国 养猪业目前存在着两个致命的弱点:育种水平低和疾病控制不利。进十几年,我国批量从国外引进优良 种猪。由于选种育种工作的滞后,种质退化严重,故不得不继续引进。作为一个 养猪大国,如此方式引种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不但花费了大量的外汇,而且,疾病也随之引进,如萎缩性鼻炎、伪狂犬病、猪痢疾、PRRS等。这些疾病已给我国的 养猪业造成了十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个人认为,正确的作法应该是:从引种的费用中,抽出其中的一部分,重点扶持已具备一定实力的育种机构,以国内现有畜牧科研人员的技术实力,是应该有能力在此领域获得突破的。关键取决于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导向,现行的做法使部分 养猪企业产生依赖。而 猪病问题,同样也是十分突出的。据调查,猪萎缩性鼻炎(AR)、传染性胃肠炎(TGE)、猪痢疾(SD)等疾病,不同程度地在于猪群中,喘气病(MPS)、细小病毒病(PPV),几乎每个 猪场都有,猪瘟(HC)的非典型流行,及最近在我国发生、流行,已席卷全球的PRRS,给生产带来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水泡病和口蹄疫威胁着我国的 养猪业,其它常见病的发病的率更是居高不下,严重地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使劳动强度增加等不利因素,给环境控制带来更大的困难,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应激反应加强,胴体品质下降;繁殊系统的疾病和肢蹄病严重。现时我国,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粮食资源不丰富、 生猪出栏占全世界一多半(图1)、并以猪肉的大国, 养猪业必须走集约化管理之路。就目前我国 养猪的状况而言,结合我国九五期间在这一行业的相应投入,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改善猪群的健康状况是完全可能的。 下面就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S P F 猪与S E W 技术在疾病控制上的作用等,作以论述。 1、疾病控制的基本因素 疾病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环境、卫生防疫、营养、管理和猪群保健等。对于一个 猪场,尤其地大型 猪场,最关心的应该是疾病问题。 猪场越大,投资越大,猪群密度越大,承担疾病发生的风险也就越大。 猪场控制有三个基本因素:病原、宿主和环境。 1.病原(Pathogen) ��致病性(Pathogenicity):是可遗传的,病原间有种间差异 ��毒力(Virulence):同一病原,不同株间有毒力差异 ��宿主范围(Host-range):有的病原仅有单一宿主 ��贮存宿主(Reservoir):了解贮存宿主,有利于消灭病原。职猪痢疾密螺旋体,贮存宿主唯有啮齿类,那么,消灭此病的外源性传播就要灭鼠等 ��抵抗力(Tenacity):有的病原如炭疽杆菌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建 猪场时,首先要了解本地区的历史。病原的传播,动物与人中间宿主和环境有如下几种方式: 人��动物; 人��中间宿主��动物; 人��动物I��动物II; 人��环境��人;动物��中间宿主 2.宿主(Host) ��易感性(Susceptibility):宿主的易感性是可遗传的,如猪、牛对口蹄疫病毒的易感性 ��易损性(Vulnerability):新生 仔猪、病猪的保护力下降,易受病原的侵害 ��防御机能(Defence mechamism):可分为机械性防御机能,如气管的纤毛,患萎缩性鼻炎的猪易发生肺炎; 化学性物质,如胃酸可抑制大量病原的繁殖;免疫功能,是机体最有效的防御工具 3.环境(Environment) ��气候:温、湿度对病原的繁殖、存活时间的影响 ��地理位置:在英国,无伪狂犬病 ��野生动物:直接间接传播病原 ��生产体系:全进全出与连续生产体系,多点多源生产体系 ��人:是 猪病控制不空忽视的一个因素 上述这些,给 猪病控制提供了一个基本概念。对一个具体的 猪场,环境、地埋位置、生产方式、猪群的健康状况是相对固定的,那么,针对这些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 2、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就是排除疾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一个健全、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包含下列各要素: 2.1环境控制 2.1.1 选址 新建 猪场,首先考虑的事情就是场址的选择。这是 猪场防疫的大环境,根据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应是交通便利,远离屠宰加工厂,保持与其它畜禽的一定距离(表1),要考虑地形地貌,常年主风向,水电和饲料供应,污水处理及其它一些附属设施等。平衡各种因素, 猪场离居民区至少1公里,离公路干线至少2公里。地形选择应是避风、向阳(北方地区)和排泄方便和自然防疫隔离条件优越之地。 表1 与邻近 猪场间的最小距离 疾病 最小距离(公里) 伪狂犬(PR或AD) 3.5 传染性胃肠炎(TGE) 1 喘气病(MPS) 3.5 萎缩性鼻炎(AR) 1 放线菌胸膜肺炎(APP) 1 口蹄疫(FMD) >40 猪流感(I n f l u ) 6 2.1.2 布局 资料来源:Moore,1992. 包括生产区和生活区,二者之间要有一定距离(200米)的缓冲防疫隔离带。整个场区要有围墙。 生活区:包括更衣消毒区、办公区、宿舍食堂、水电供应区等。 生产区:一般布局如下: 沐浴更衣 > 配种妊娠舍> 产房/母猪 > 仔猪舍>育成育肥> 出猪台 生产区外还应备有检疫隔离间,如果是 种猪场,还可含 种猪测定舍(间)。 2.1.3 温度 哺乳 仔猪因个体小,皮下脂肪少,热量散失相对较多,因而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适宜的温度可减少 仔猪被压死数量,增加抗病能力,促进健康生长。产房内的温度控制在几个猪舍中要求最严格,建议安装一些辅助加热设施,提高局部温度。不主张使用垫草。在产仔栏,也不主张使用木板作 仔猪床,木板可能是引起 仔猪下痢的一个主要原因。 2.1.4 通风 南北地域的差异,猪舍建筑结构不同,舍内所装配的通风、保暖设备也不相同。北方的冬季,室外温度低,就要考虑通风口的位置和通风量,尽可能既保证正常的通风、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又不会使舍内温度下降太大。良好的通风可预防呼吸道疾病,防止异嗜癖。 在环境控制方面,还应该考虑大环境的绿化问题,有的疾病如TGE可通过鸟类传播,所以,在猪舍建筑之间,不要栽种树木。另外,舍内湿度对生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2.2 猪群建立 由于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是 猪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未知健康状况的猪可能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它的引进,可能引起某种传染病在本场的暴发与流行。因此,建立一个健康猪群对后续生产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健康猪群的方法可概况如下: 2.2.1 S P F猪 尽管S P F猪在 猪病控制上有其局限性,不是万能的,如无法阻断那些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的病原,S P F猪群的建立难度大,但是,建立以S P F猪为核心群,进而生产原 种猪、祖代猪的金字塔式的生产体系,是控制疾病发生的最有效的办法。通过对临产母猪的HC、PR、PRRS等的剖腹前的健康检查,可完全控制细菌性、支原体、体内外寄生虫和部分病毒性疾病,如MPS、SD、TGE、AR,等等。一个新建的 猪场,引进S P F猪作种源,是最理想的。 引进非S P F猪,最好先对种源场的健康状况作一下调查。引进的 种猪要隔离观察4-8周,发现异常,果断采取措施。如果自己的 猪场为某病阳性,外购的后备 种猪为阴性,那么,在隔离期,可将1头自己的断奶 仔猪与外购的 种猪一起饲养,以达到逐步适应病原、减少损失的目的。 2.2.2 S E W:隔离早期断奶,参见本文后半部分。 2.2.3 M E W:药物早期隔离断奶,是将妊娠110天的母猪移出到另外一个相对隔离的环境,产仔。 仔猪5天断奶。母猪产前产后5天给药, 仔猪从生到10-20天给药。 2.2.4 I S O W E A N:改良药物早期断奶,与M E W相似,只是单纯将断奶 仔猪在异地饲养。断奶日龄依净化的病原特性而定(图3)。 2.3 场区环境卫生、人员和物品 2.3.1 环境卫生 A 猪场大门要有消毒池、更衣消毒间、高压冲洗设备,以对进场的车辆、人员和物品进行必要的冲洗、消毒; B 新猪舍进猪前,舍内、舍外环境同时清理、消毒; C 产房、 仔猪舍采用“全进全出(AIAO)”生产制,转群后,彻底冲洗、消毒、通风干燥。临产母猪进入产房前,要以温水清洗,高锰酸钾或碘剂消毒。其它猪舍可单栏/单圈冲洗消毒; D 过道每周都要消毒一次,转过猪的要立即冲洗消毒; E 每栋猪舍门口都要有消毒脚盆; F 每季度全场环境消毒一次; G 舍内外要防鼠灭鼠,蚊蝇多发季节还要灭蚊蝇。 2.3.2 人员 A 种猪场应禁止一切外来人员参观。人员的流动是病原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B饲养员进场前,不应与其它畜禽接触,不应访问过与畜牧兽医相关的场所或屠宰场; C 进舍工作要更衣、沐浴、消毒,严格遵守各项防疫制度,舍内不乱串。 2.3.3 车辆物品 A严格控制外界车辆进场,本场车辆进场要消毒; B 进场物品可经浸泡、喷雾,或紫外线照射消毒(表面粗糟的物品,几乎无效)。 2.3.4 其它动物、鸟类和昆虫:狗可传播TGE类病毒,猫是弓形体的终末宿主,啮 齿类可传播多种病原,如心肌炎病毒、大肠杆菌、猪痢疾密螺旋体,鸟类可携带TGE病毒和寄生虫,蚊蝇可传播伪狂犬病病、链球菌、乙脑病毒。 另外,饲料与饮水的无污染的控制,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等,都可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 2.4 兽医服务 猪场兽医如果不是连续在场工作,那么,进场前,先要查看一下生产记录,询问猪群健康状况,与饲养员讨论需要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及时记录,及时解决。对病死猪要及时查明原因,不能确诊的,要马上送检。妥善处理病死猪,并消毒周围环境,消除各种隐患。查看的主要内容如下: 2.4.1 产房:哺乳 仔猪的健康状况,有无腹泻、咳嗽等症状,舍内温、温度,通风,母猪体况; 2.4.2 配种妊娠舍:猪的精神状态,公猪的配种卡,评估母猪的体况; 2.4.3 仔猪、育成育肥舍:;猪的生长情况,粪便形态,精神状态,有无咳嗽、打喷嚏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有无异嗜癖,舍内的温、温度和通风如何。 2.5 疫苗和药物 集约化的 养猪生产,以化学药物来控制群体疾病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在“食品安全(Food Safety)”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及病原抗药性的产生等,给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加以越来越多的限制。取而代之的是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疫(菌)苗。 疫苗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要考证质量、保存条件,工作中的态度,及猪群的卫生状态。此三点至重要。 猪群中,在不能求得所有个体都达到较高的免疫抗体水平时,均衡的免疫状态对防止病原循环是很重要的。免疫良好、健康的母猪是维持猪群整体卫生水平的基础(表2)。 IgG是自然感染和人工主动免疫后,机体产生的主要抗体。体内含量高,持续时间长;IgM是机体初次接触抗原物质时最早产生的抗体,效能高;IgA单体为血清型,双体为分泌型(或粘膜型)。分泌型IgA对经粘膜感染的抗原的免疫功能十分重要;IgD的免疫记忆功能主要是由B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来完成的。 2.6 实验室监测 定期采样,定期检测,可及时、准确地掌握猪群的卫生状态和免疫状态,为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理论根据。发现问题,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如果不对临产母猪进行健康监测,S P F猪群随时都可能发生那些可通过胎盘传播的病原引起的疾病,如HC、PR和PRRS。采样时,应根据监测病原的种类,确定样本的内容、采集对象(如日龄)。作为日常监测,无论猪群的大小,采集样本的数量均可为20份。 3、S P F猪群的建立 3.1 中外S P F猪发展史 50年代初,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位兽医Young首先提出了S P F的概念,并生产出了S P F猪。当时建立S P F猪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健康的实验动物。不久,就发现S P F猪在 养猪业中建立健康猪群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到 养猪生产中。 S P F:Specific Pathogen Free ,无特定病原,是指一个畜群中不患有某些指定的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疾病,畜禽呈明显的健康状态。严格地讲,还应包括蛋类。 G F :Germ Free,无菌,不含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 D F:Disease Free,无病。 M D:Minimal Disease,最少疾病,与S P F相似,是英国人提出的。 G B :Gnotobiotic animal 悉生或已知菌动物。S P F 仔猪在21天寄养期内就是悉 生猪,因3日龄时接种了乳酸杆菌。 继美国(1955)S P F 猪投入大规模生产后,加拿大(1960)、英国(1960)、丹麦(1970)、瑞士(1962)、德国、法国、荷兰、原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大陆及台湾等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S P F 猪群(表3)其中以丹麦发展最快。1968年,丹麦启动了S P F 猪计划,当时也同样面临资金、技术和人们认识障碍的巨大困难。最初,在一个消毒的环境中,母猪自然分娩时,用一个灭菌的塑料袋接住 仔猪,然后,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饲养,最终建立初级S P F 猪群。由于国家重视,社会支持,加之S P F 猪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丹麦的 养猪业,跃居世界前列。在 猪病控制上,现已彻底消灭了HC、FMD、水泡病、TGE、PR和布氏杆菌病等。DS(丹麦 生猪生产者和屠宰商协会)主要由农场主和屠宰商自发组织的 生猪生产、销售、屠宰加工和卫生防疫融为一体的组织,控制全丹麦的 养猪业。它所属的2个疾病监测实验室??逖?笛槭液筒±砥始煜妇??笛槭遥??/FONT>2个剖腹产手术室,担负着全丹麦SPF猪群的疾病诊断、监测和生产任务。每年向国内、国际市场提供商品猪1750万头,85%的 生猪及肉制品用于出口。 种猪中,70%是S P F猪,商品猪占50%。 表3 部分国家SPF猪所控疾病的种类 疾病名称 丹麦 美国 荷兰 中国 喘气病(MPS) ● ● ● ● 放线菌胸膜肺炎(APP) ● ● 萎缩性鼻炎(AR) ● ● ● ● 猪痢疾(SD) ● ● ● ● 伪狂犬病(PR/AD) ● ● ● 布氏杆菌病 ● 传染性胃肠炎(TGE) ● ● 猪繁殖呼吸综合症(PRRS) ● 猪II链球菌病 ● 螨 ● ● ● ● 虱 ● ● ● ● 注:丹麦与荷兰在猪的萎缩性鼻炎的病原监测上,仅检测产毒素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对我国现有的S P F猪群在此病的监测上也是如此。 1988年,北京市的一名兽医研究人员给当时主管农业的副市长写了一封信,建议实施S P F猪计划。5月,受市政府委托,市科委组织8人“S P F猪生产项目考察团”,对丹麦、德国、瑞士、和美国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访问考察,全面了解国外S P F猪的生产体系和S P F猪在 猪病控制上的重要意义,最后决定在北京率先建立中国第一家S P F猪生产基地?本┦?/FONT>S P F猪育种管理中心,当时被称为“市长项目”,由市科委主抓。 88年,“中心”成立。90年,从美国SAND公司引进 猪场的全套生产设备。同年10月,完成建场任务。91年,建成手术室,设备从丹麦引进。微生物监测实验室也同时建立。91年9月20日,在中丹双方兽医专家的合作下,完成了第一例剖腹产手术,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从此也拉开了中国SPF猪规模生产的序幕。 3.2 SPF猪群的建立 3.2.1 所控疾病的选择原则 世界各国SPF猪所控病原都不尽相同,多则十几种,少则四、五种,但是,都基本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 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 病原在体外存活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24或48小时; 病原不能通过胎盘垂直感染。 注:因伪狂犬病病毒可感染,故要对母猪进行病原监测。 3.2.2 SPF猪群的建立方法 表4 中国SPF猪群疾病监测方法 所控疾病种类 监测方法 监测周期(月) 喘气病(MPS) ELISA,IHA 1 猪痢病(SD) IA 3 萎缩性鼻炎(AR) IA&ELISA 3 伪狂犬病(PR) SN 6 传染性胃肠炎(TGE) SN 6 虱和螨 IA 随机 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A�病源分离;SN�血清中和试验 4、SPF与SEW在 猪病净化上的比较 SEW(Segregated Early Weaning,隔离早期断奶)技术在美国已普遍为 养猪生产者所接受,在控制 猪病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母源抗体水平很高(图4),可以保护 仔猪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时, 仔猪较早断奶,与母猪分开,饲养在一个干净的环境中,这样,就可避免母猪的病原传给 仔猪,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与之相适应,要配以全进全出(AIAO)和多点式(M)的生产体系、分阶段(四个或六个阶段)饲养的配合饲料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SEW技术的优势,还表现在资金投入的相对较少及年产仔窝数增加、设备利用率提高等。但与SPF技术相比,缺点有: A.无法彻底一些病原如链球菌的早期感染。 表6 所控疾病与最迟断奶时间 疾病名称 最迟断奶日龄 伪狂犬病 21 放线菌杆菌胸膜肺炎 21 喘气病 10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10 嗜血杆菌感染 14 蓝耳病 10 沙门氏菌病 12 传染性胃肠炎 21 B.下一胎的产仔数下降 C.断奶到发情的间隔延长 D.分娩率降低 E.影响母猪的使用年限 F.断奶重下降,进而影响育仔阶段的生长性能 作为 猪病净化的两种方法,SPF猪的生产已获成功,SEW目前尚未正式应用。在中国有必要、有条件实施SEW吗?有SPF技术,还需要SEW吗?对这两个问题回答都是肯定的。在我国,完全有能力解决SEW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阶段饲养的日粮和多点多源式的生产工艺。两种技术,优势互补,以SPF猪建立 种猪核心群,SEW技术应用到繁殖群中,逐步向精准兽医学(Veterinary Medicine)迈进。 最后,需要提出的是,作为一个兽医工作者,以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来维持猪群的健康是不足取的。现在,人们对药物的残留问题越来越敏感,限制使用抗生素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些人类的疾病如结核的发病率回升,与人类和动物的药物使用有直接关系。这样,留给我们的问题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如何继续保证猪群的健康?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控制 技术 疾病 生产 现代化 病原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