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猪的中毒性疾病--霉菌毒素中毒(1)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猪e网


         霉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田间的谷物和仓库贮存的粮食极易受到污染。饲料污染霉菌后,不仅影响饲料的适口性,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多种毒素。现在已知的霉菌毒素约200种,其中不少对人、畜健康构成威胁。不同的霉菌毒素引起的疾病表现也不同,最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等。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上半年气温高,湿度大,霉菌容易繁殖,饲料常被霉菌污染,造成动物中毒,因此本病也是常见病。 (一)黄曲霉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采食被黄曲霉等特定真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中毒病。主要破坏肝脏、血管和中枢神经,病畜表现全身出血、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等。

【病因及发病机理】本病的病原为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在自然界分布范围很广,可污染粮食、饲草、饲料及农副产品。尤其花生、玉米、黄豆、棉籽等农作物及其副产品易感染黄曲霉,含霉菌毒素较多。黄曲霉毒素很稳定,高温(200℃)、紫外线照射等都不使之破坏。猪采食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发病。

【临床症状】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其中亚急性较常见。急性中毒多于食入毒素污染饲料1~2周左右发病,可在运动中发生死亡,或发病后2天内死亡。病猪体温正常,精神沉郁,不吃,后躯无力,走路摇摆,粪便干燥,直肠出血,有时站立一隅或头抵墙下。粘膜苍白或黄染,皮肤出血和充血。以后出现间歇性抽搐,表现过度兴奋,角弓反张,消瘦,可视粘膜黄染,皮肤发白或发黄。慢性病例,表现精神委顿,走路僵硬。出现异嗜癖者,喜吃稀食和青绿饲料,甚至啃食泥土、瓦砾,常离群独处,头低垂,弓背,卷腹,粪便干燥。亦有呈现兴奋不安,冲跳,狂躁。体温正常,粘膜黄染,有的病猪眼、鼻周围皮肤发红,以后变蓝色。

【病理变化】急性病例,主要是充血和出血,胸腹腔大出血,常积有液体。全身多处肌肉出血,常见大腿前和肩胛下区的皮下肌肉。胃肠粘膜可见出血斑点,肠内混血呈煤焦油状。肾脏有出血斑点。结肠系膜常水肿呈透明胶胨状。全身淋巴结呈出血性变。肝肿大,呈黄褐色,脆弱,表面有出血点。胆囊扩张。心内、外膜常有出血点。慢性病例主要是肝硬变、黄色脂肪变性及胸腹腔积液,有时结肠浆膜呈胶样浸润。肾脏苍白、肿胀,淋巴结充血、水肿。

【诊断】若发现可疑症状,必须调查了解病史,并对现场饲料样品进行检查,发现霉饲料,才能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黄曲霉菌毒素测定,还可进行霉菌病原的分离培养。

【防治】治疗:发现本病后应立即停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用新鲜、含维生素丰富的饲料。本病无特效解毒疗法。采取排除毒物,解毒保肝,止血,强心等措施。应用维生素C葡萄糖、抗生素、维生素B、硫酸钠等药物。禁用磺胺类药物。预防:我国饲料卫生标准规定,黄曲霉毒素B1在玉米和花生饼粕中的含量不得大于0.05毫克/千克。在配合饲料时要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坚决不用发霉的饲料原料,对可疑霉变原料应进行黄曲霉毒素B1含量测定。严格执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容许量标准。我国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生长育肥猪配、混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不得大于0.02毫克/千克。在生产配合饲料时要加防霉剂,防止饲料霉变。

浙江农村科技信息网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中毒 疾病 饲料 毒素 黄曲霉 出血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