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新世纪养猪生态环境的预警示及应对策略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猪e网

      新世纪开始以来,从2003年到现在短短的4年间,接二连三的发生了几场微生物对人类的突袭事件,一度给人们带来了极度的恐慌和巨大的经济损失:SARS、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人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蓝藻等病毒、单细胞植物等有害微生物接幢而来,相继向人类发出严重的挑战。这些看来是单发事件的背后,不能不让人深深的联想到它的生态恶化的背景及带来的生态灾难的可能。

1 养猪生态的发展过程本文不涉足广泛的更多的人类的一些生态问题,但是就养猪业来说,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养猪生态在其生产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从中发现一些生态灾难的蛛丝马迹,难免引发起对养猪生态灾难可能发生的忧思。

70岁左右的养过猪的老人,都可以清楚的记得,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我国养猪业威胁最大的流行性疾病,主要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所谓的四大传染病,此外还有气喘病、猪流感、乙型脑炎、病毒性腹泻、细小病毒感染等。还有其他威胁不大的一些传染病,像伪狂犬病等。在当时我们关注猪的四大传染病,其他的一些传染病关注较少。

过去的猪瘟疫苗比较安全和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对一些细菌性疾病有效,因此猪病的威胁没有现在这么大。人们对猪传染病的恐慌也不象现在这么严重。当时的猪内科疾病主要是胃肠病和呼吸病,外科疾病威胁不大。我们回忆当时养猪生态情况比较好,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大。主要是分散的农户小群养猪的农牧结合的方式,猪粪作为肥料和养鱼的饲料。猪种是以本地猪及杂交猪为主,饲料有青粗饲料及农家饲料为主。大型猪场很少,养猪密度也不大。

从上世纪60年代以后,外国种猪陆续开始引入(新的猪病也随同而来),70年代后期提倡机械化规模化养猪,人们对农牧结合有所忽视,人们饮食上也对瘦猪肉提出了较多的要求,养猪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养猪业迅猛发展,生猪出栏量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1978年我国出栏猪为1.6亿头,到2006年出栏猪达到6.5亿头,增长了4.9亿头。众所周知,我国养猪业主要是分布在农区,除了靠近牧区的农区之外,大部分是属于经济较好或发达地区,中国的人口大部分是集中在这个地区,我国农田面积号称1.2亿 hm2,占全国土地的1/12.试想在这1/12的土地上,仅仅在28年时间内,增长了4.9亿头猪应该说是惊人的。根据统计,全国有13个省市占有全国51.49%的耕地,却饲养了占全国生猪饲养量75.04%的猪,可以看出我国养猪是相当集中的。按能、氮消耗计算,每头猪的能、氮消耗约为人的2.5倍左右,意味着在我国1/12的土地上28年内,除了人口的增长外,还增长了相当于12亿人口的猪(按每头猪的能氮代谢和消化吸收计),增长了这么大的生物量必然要和人争夺自然空间和物质资源。这个所谓的自然空间和物质资源主要是食物、氧气、水等物质,自然空间主要是营养物资消化代谢后排泄到体外的粪、尿、二氧化碳、其他气体所排放的空间以及各类其他生物共存的空间,还有一些是对某些动物有特异性的有害微生物的抵抗空间和能力等。

2 养猪生态环境受到威胁我们在这近30年间的养猪生产方面都积极的为了养猪业的发展做了哪些工作呢?有目共睹的我国养猪业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保证和满足了我国人民对猪肉丰富的需要,当然还有保证发展养猪业需要的一系列相应的工作,这些成就非常值得我们自豪。但是确实还有不少不足,并危及养猪生态之处:①在我们提倡发展养猪业和发展现代化养猪业的过程中,基本上对我国几千年来行之有效的农猪结合的方针有所忽视,在提倡规模化养猪时,又缺乏很好进行生态养猪的规划和进行猪粪尿及污染的净化和资源化处理,影响、甚至恶化了生态环境。

②正在农村养猪业快速发展的时候,我国农村畜牧兽医的防治体系却因体制改革而削弱,在禽流感暴发以前,农村大部分的畜牧兽医机构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防疫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假药的危害、更使养猪业雪上加霜。而猪农又缺乏猪病防疫的知识以及发展规模养猪的技术,而有些疫苗免疫效果不太理想,影响了猪病的防治,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

③大量的、有一些盲目的从国外引进种猪,将国外很多猪病都带进来了。从伪狂犬病、猪密螺旋体病等开始,陆续的蓝耳病、仔猪断乳综合征、圆环病毒感染、渗出性皮炎等等相继在国内流行,像链球菌病本来并不是烈性的传染病,但现在不仅严重的危害猪、还危及人类。

④有些地方养猪发展很快,仔猪本地区无法保证供应,结果就大量跨省的由猪贩子贩运仔猪供应农民养猪,为疾病的流行创造了前提条件。

⑤盲目追求高瘦肉率的猪,要求猪的瘦肉率高达66%~72%,这种要求实质是破坏了猪本身的生态平衡,猪的肉质变坏、繁殖率下降、四肢疾患增加,特别大量引入国外猪种以后, 适应本地饲养和环境条件的国内猪种受到排斥,而国外猪种适应性又差,使疾病更易侵袭。为了获得高瘦肉率,在饲料中添加盐酸克罗特仑(瘦肉精),危害人类安全。

⑥养猪的数量盲目的增加,使饲养密度增加,但猪场卫生和排污又不十分注意,使猪的生存条件恶化,为猪病的传播增加了机会。

⑦盲目的照搬国外的高精料的养猪方法,大量应用精料,一切饲料全要靠人来配合,人造添加剂、合成维生素等,对天然的青粗饲料的利用却不加重视。众所周知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依靠人工添加剂以完全保证猪的营养需要的。

⑧不问技术,不顾条件尤其是防疫条件,盲目的发展规模养猪和养猪小区,笔者调查了一些农村养猪小区和规模猪场,有的是几个规模场合在一个小区内,而这些猪场的仔猪不是自繁自养,却是各养猪户各自从不同地方购入仔猪,而这些猪场的技术力量却极差。在这种生态条件下一旦有一个养猪户的猪发病,必然很快的传染到其他猪群和猪场。

⑨由于各种经济发展因素,使农民养猪积极性降低,传统的分散的农民家庭养猪数量大量的减少。有些养猪的投资者带有一定的投机性,猪价高就大量投资养猪,猪价一低就马上撤资,造成养猪业的不稳定。

⑩有些规模猪场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对猪场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认识,更不用说建立生态猪场。猪场的猪粪尿不作资源化处理,任意排放,不仅污染人类环境、影响猪的生存环境,同时浪费了猪粪尿的资源。有的地方农民为了减少损失,病死猪不作处理而是私宰了上市或自己吃了,结果使疫病传播或自己染病,链球菌病的发生是典型的例子。还有在运猪时,猪发生死亡,运猪者沿途乱丢死猪,人为的传播传染病。

从以上10个问题我们明显的看出来当前养猪生态环境已受到严重的的威胁,主要表现为猪的生活环境污染、猪的免疫机能受损、人为的传播传染病,为一些有害的微生物严重的侵袭创造了条件,造成猪的生产水平和生殖能力下降,猪的正常生态已受到明显的威胁,同时也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造成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生大部分是人为造成的,不难看出我们养猪业的发展与科学的发展观之距离,猪的生态灾难正在迫近,此非危言耸听。

3 应对措施近期,国内的猪肉市场处于紧张状态,上市的猪减少,猪价上涨。国家为了提高农民发展养猪的生产积极性、稳定市场供应,出台了一些鼓励养猪发展的政策,由于养猪的生产周期最少也要有半年的时间才能初步看出效果。我们必须吸取以前的教训,做好以下工作,防止养猪生态的继续恶化,保证养猪业正常的发展。

①要充分重视生态养猪的发展,首先要走好农牧结合的道路,国家应出台按农村土地的容纳量及猪粪尿处理能力,确定发展养猪和其他家禽规模的法规,不能放任自流。要鼓励农民养猪,提倡生态规模养猪、生态养猪小区和生态庭院养猪,大力推广猪粪尿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全部充分利用好猪粪尿,尽量做到猪场污水的零排放,避免环境污染。

猪场规模要适宜,不宜过大,养猪密度不宜过密,猪要有适宜的空间,猪场要有适当的农田,树木和池塘。为猪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养猪的环境。

②要建立建全的兽医防疫体系,要接受教训,将农村的兽医体系重新恢复。有关单位应该立即生产出效果确实的疫苗,并加强防疫工作和培训工作。对外运的猪一定要严格检疫,绝对不能带病上路。

③各个省要建立猪的繁育体系,保证本地区的市县能自繁自养不要跨省购买仔猪,提倡培育本省、本地区的洋×本杂交配套体系,这是当务之急国家要严格控制再盲目从国外引种猪,对已经引进的种猪,要加强选育工作。

④加强技术指导,各省农业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对农民养猪的技术指导。要加强养猪业的统计和信息系统的工作,杜绝假报、瞒报。

⑤提倡青粗饲料为主的养猪,充分挖掘农家饲料的潜力。

⑥要鼓励养猪产业化的发展。充分发挥现有养猪龙头企业的作用,扶植农民发展生态养猪经济合作社,组织好农民走养猪产业化的道路。

⑦国家应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养猪比较少的农区发展养猪业,使我国养猪业的发展逐渐趋向平衡。

以上几条似乎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确实很难的,但应该是有益的和有效的。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应对 策略 预警 生态环境 新世纪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