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猪球虫病的防治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东南快报    

摘 要: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及新近断奶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原虫病,在成年猪群,虽有球虫寄生,但一般不引起临床表现,多呈带虫现象,而成为本病的传染原,尤其是母猪带虫,常引起一窝仔猪同时或先后发病,或引起死亡,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病例大都发生在一些非规模化的小型养猪场的某个猪舍或邻近猪舍,多表现为发病缓慢,持续不断,久治不愈;而且往往是塑料大棚式饲养;非自繁自养,购进的全是各地刚断奶的仔猪,发病率为75%,死亡率为2.8%。针对密云县冯家峪地区一些非成规摸化的小型猪场发生的断奶仔猪球虫病的调查和研究,通过具体分析该病的流行特点,以球虫的生活史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抓住该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试验性的应用治疗方案,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很快使仔猪球虫病得到了良好控制。

关键词:仔猪球虫病;等孢子球虫;艾美耳属球虫

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Isospara suis)和某些艾美耳属(Eimeria)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及新近断奶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原虫病,在成年猪群,虽有球虫寄生,但一般不引起临床表现,多呈带虫现象,而成为本病的传染原,尤其是母猪带虫,常引起一窝仔猪同时或先后发病,或引起死亡,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该病在欧、美、澳、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流行严重,引起兽医寄生虫学者的充分关注,在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等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

从去年秋天到今年春天,我县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少断奶仔猪球虫病病例,既造成了仔猪增重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又增加了人工费用、药费开支和饲料消耗;严重的导致仔猪继发细菌等其它病原体感染,而引起大批死亡。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1 疾病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

2006年春天,在我县某地区,对5个猪场,312头断奶仔猪进行了流行情况调查。病例大都发生在一些非规模化的小型养猪场的某个猪舍或邻近猪舍,多表现为发病缓慢,持续不断,久治不愈;而且往往是塑料大棚式饲养;非自繁自养,购进的全是各地刚断奶的仔猪,发病率为75%,死亡率为2.8%。

1.1 病原及其流行特点。

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致的一种原虫病。

发病年龄:哺乳期及新近断奶的仔猪,以 8~15日龄多发,此病又称“10日下痢”;成年猪多为带虫者,不表现临床症状。

传染源:病猪和带虫者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即“病从口入”。

高发季节:常年可感染发病,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

致病因素:大部分仔猪都是因感染了前一窝遗留下来的卵囊而发病,因为猪球虫卵囊不仅能抗干燥,还耐受几乎所有消毒剂。

1.2 生活史

1.2.1 等孢球虫的生活史

等孢属的特点是卵囊内的胚孢子形成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子孢子;通常寄生于人、犬、猫及其它肉食动物。刘光辉等(2005)报道,等孢球虫的生活史可分为孢子生殖(孢子化)阶段、裂殖生殖(裂体增殖)阶段和配子生殖(有性生殖)三个阶段。裂殖生殖阶段和配子生殖阶段是在机体内完成的,合称为内生发育阶段。孢子化阶段是指粪便中的卵囊从未孢子化的、不具有感染力的阶段发育为有感染力的阶段。整个孢子化过程是在机体外完成的,在20~37℃时猪等孢球虫的卵囊能迅速孢子化(Lindsay,1982)。

1.2.2 猪艾美耳球虫的生活史

艾美耳属球虫的特点是每个卵囊内的胚孢子形成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有2个子孢子。

艾美耳球虫的生活史属于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须经过三个阶段:(1)无性生殖阶段,在其寄生部位的上皮细胞内以裂殖生殖法进行。(2)有性生殖阶段,以配子生殖法形成雌性细胞,即大配子;雄性细胞,即小配子。两性相互结合为合子,这一阶段也是在宿主上皮细胞内进行的。(3)孢子生殖阶段,是指合子变为卵囊后,在卵囊内发育形成孢子囊和子孢子;含有成熟子孢子的卵囊称为感染性卵雍。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在宿主体内进行,称为内生性发育;孢子生殖在外界环境中完成,称为外生性发育。当家畜(禽)吞食感染性卵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感染性卵囊在宿主消化液的作用下,释放出子孢子,这个脱囊过程系在十二指肠段进行的。释放出的子孢子迅速侵入肠上皮细胞,变为圆形的裂殖体。裂殖体的核进行多次分裂成为许多小核,小核连同其周围的原生质形成裂殖子。经过裂体增殖产生大量的裂殖子,使被寄生的上皮细胞破坏,裂殖子逸出,又侵入新的上皮细胞,同样进行裂体生殖,如此进行了3或4个世代后,裂殖子侵入上皮细胞形成配子体即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进而形成大配子和小配子,小配子钻入大配子内融合成合子。合子周围迅速形成一层被膜即成为卵囊。卵囊由上皮细胞进入肠管随动物粪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适宜时(温度、湿度和充足氧气),经数天发育为孢子化卵裹,被动物吞食后,重新开始在动物体内进行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

1.3 主要临床症状

发病猪起先拉黄色、灰色稀便,严重者拉黑色恶臭、带气泡的粪便,还有的粪便呈胶胨样,暗红色、混有血液;病猪消瘦,皮肤苍白,生长停滞,个别死亡。

病变主要发生于小肠、回肠和空肠。肠浆膜面有出血斑;肠粘膜糜烂、出血、坏死。严重者肠内容物全是暗红色糊状恶臭物,常有异物覆盖;肠上皮坏死脱落,肠绒毛变短或消失。

2 诊断和防治。

2.1 诊断

可取病死猪小肠、空肠、回肠段,刮取其粘膜,抹片,染色,镜检,可见到球虫卵囊。同时取其内容物,用沉淀浓集法镜下观察,也可见到球虫卵囊。经进一步鉴定,大多为猪等孢子球虫(Isospora suis);少数可见到艾美耳球虫(Eimeria spp)。

2.2 治疗

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药物添加在饲料中预防哺乳仔猪球虫病,效果不理想;把药物加入饮水中或将药物混于铁剂中可能有比较好的效果;个别给药是治疗本病最佳效果。磺胺类,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等,连用7~10天。抗硫胺素类,氨丙啉、复方氨丙啉、强效氨丙啉、特强氨丙啉、SQ氨丙啉,每千克体重20毫克,口服。均三嗪类,杀球灵、百球清。据国外报道效果很好,3~6周龄的仔猪口服,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莫能霉素,每1000千克饲料加60~100克。拉沙霉素,每1000千克饲料加150毫克,喂4周。预防:搞好环境卫生是迄今减少新生仔猪球虫病损失的最好方法。要将产房彻底清除干净,用50%以上的漂白粉或氨水复合物消毒几小时或过夜和熏蒸;要尽量减少人员进入产房,以免由鞋子或衣服携带卵囊在产房中传播;要防止宠物进入产房,以免其爪子携带卵囊在产房中传播。而我们对于发病猪场的病猪是这样治疗的,用磺胺喹�啉钠,以125mmp的浓度,混于饲料中,首次量加倍,连用5天;停药3天后再用5天;对于环境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熏蒸法消毒;或用过氧乙酸喷雾法、加热火焰法消毒;也可用3~5%的火碱水消毒环境;这些方法对卵囊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效果很好。采取了上述防治办法后,很快使仔猪球虫病得到了良好控制。

3 体会和建议

3.1 体会

猪等孢球虫是引起此次断奶仔猪球虫病的主要病原。发病主要出现在7~11日龄仔猪,感染日龄越小病情越严重,此次我们的病例多为断奶仔猪,正说明了这一点。塑料大棚条件下饲养,棚内可保持温度在18~30℃,而且湿度大,这些都有利于球虫卵囊的孢子化,发育为感染性卵囊;再加上仔猪交易流动性大,加快了病原的扩散;所以发生不少断奶仔猪球虫病病例,也是必然的事情。

发生仔猪球虫病病例后久治不愈:一是由于当前人们对猪球虫病重视不够,诊断不准,误认为细菌性腹泻,用抗菌素治疗,延误了防治的有利时机;而是因为畜主与兽医人员往往忽视此病,虽然也用抗球虫药、磺胺类药物治疗过,但是由于疗程短,未全面合理用药。由于以上原因才致使此病在我县一些地区的发生连绵不断,结果给养猪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2 建议

首先相关政府机关应加大对养猪生产的支持和管理力度,使一些小型非规模化养猪场早日走上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坚持自养自繁、全进全出的科学养殖制度;做好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搞好圈舍卫生;对发病仔猪治疗时,可用磺胺喹噁啉钠、氨丙啉、百球清等药物治疗,但一定要注意全面投药,疗程要够;常发该病猪场,可以尝试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猪球虫病, 防治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