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产房仔猪腹泻的鉴别与治疗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养猪巴巴网    
产房仔猪腹泻常见多发,主要表现为:腹泻、消瘦、脱水、被毛粗乱,衰竭死亡;病死猪皮肤苍白或呈暗红色,暴发或散发,治疗效果较差。病因可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冠状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大肠杆菌感染、产气夹膜梭菌感染、猪球虫感染、沙门氏菌感染、猪痢疾;非传染性因素常见于气温骤变仔猪受凉、母猪无乳或少乳造成仔猪低血糖症表现的腹泻症状等。

一、流行病学与发病规律的鉴别:
1.发病时间的差别:大肠杆菌和梭菌可感染新生仔猪造成1―2天即发生腹泻发病;猪球虫感染常发生于1周龄;冠状病毒可造成1周龄左右的仔猪发生传染性胃肠炎;猪痢疾常发生于2周龄;沙门氏菌常见于3周龄以上。
2.发病率的差别:一般而言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较细菌性腹泻的发病率高。如冠状病毒感染造成的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可达到100%;轮状病毒感染发病率一般低于40%,死亡率低于10%;产气夹膜梭菌感染每窝内数头发病,多呈个别发生;猪痢疾成窝
散发。另外了解猪群免疫接种情况及既往病史也有助于鉴别诊断。

二、临床表现的鉴别:
1.临床症状:大肠杆菌感染体表苍白、脱水;球虫感染或轮状病毒感染病程稍长可见被毛粗乱消瘦;流行性腹泻可见呕吐、脱水。猪痢疾则常不表现脱水症状。低血糖症则表现虚弱、体温低和神经症状;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以及血凝性脑脊髓炎可出现明显的呕吐症状。
 

2.粪便:粪便的数量、形态、质地、颜色和酸碱性对疾病的鉴别也有帮助。如传染性胃肠炎感染水样粪便、有腥臭味、呈酸性;轮状病毒感染粪便水样或糊状,常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呈酸性。球虫感染粪便灰黄色糊状或水样,恶臭,呈碱性。大肠杆菌感染粪便黄白色,带有水样气泡,有恶臭,呈碱性。猪痢疾则可见水样带血粪便。

三、剖检鉴别:
因仔猪体型较小,脏器机能不全、免疫机能低下等原因,造成病程较短、病变往往不典型,增加了现场剖检鉴别的困难。全面系统认真细致的剖检在现场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病理剖检观察的部位有:
1.肠系膜乳糜管:乳糜管是肠道吸收的营养沿肠系膜运输机体的通道,正常生理条件下肠系膜上的乳糜管清晰可见,内充盈乳白色的乳糜。当冠状病毒仔猪造成肠道吸收障碍,使乳糜管中乳糜数量大大减少,以致乳糜管空中因缺乏乳糜变成空虚、难以观察到乳糜。而大肠杆菌感染时还可观察到乳糜管中白色的乳糜。低血糖症时因无营养可吸收乳糜管中也无乳糜存在。
2.胃肠道内容物及肠粘膜的检查:产气夹膜梭菌感染时可见肠道中明显积气。冠状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时肠道内充盈白色稀薄内容物。猪球虫感染在后段肠道粘膜面上可形成较明显
 

的纤维素性坏死。产气夹膜梭菌感染常可见空肠、回肠粘膜面上形成出血,在慢性病例中可纤维素性坏死形成固膜性炎。猪痢疾则在大肠粘膜形成出血和纤维素性坏死。
3.胃肠道浆膜的观察:大肠杆菌感染在肠道浆膜、胃大弯、结肠襻等部位可见水肿,梭菌感染时,常见浆膜淤血呈暗紫红色;在严重感染的病例中,可见肠道浆膜及肠系膜有气泡形成。传染性胃肠炎感染时肠道内容物增多、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
4.其它部位:猪瘟、伪狂犬、弓形体等病也可以造成腹泻变化,但不是主要病变,在剖检时要根据其它系统的病变进一步鉴别。

四、预防与治疗:
1.做好产床及栏舍周围的卫生清洁工作,同时选用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说明和实际情况配置消毒水,对栏舍进行彻底消毒。母猪产前乳房、阴户消毒,仔猪剪牙、断脐、断尾消毒,防止感染。消毒液应定期更换,使之有效。
2.新生仔猪其机体温度调节系统不完善,对环境温度有较高的要求。仔猪保温箱内温度应保证在25℃以上(刚出生的小猪温度要稍高,在30℃以上),保持产床干燥、舒适。
3.腹泻将引起脱水酸中毒和离子失调,病猪常因此而死亡。补充适宜的电解质溶液是治疗的关键。可用温水溶解补液盐(NaC1 3.5克 NaHCO3 2.5 克 KC11.5克 葡萄糖20克溶于1L温水中)给小猪饮用;脱水情况较为严重者采取腹腔注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的方式进行补液。
 

4.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母乳的质量是影响仔猪健康的重要因素。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仔猪, 治疗, 鉴别, 产房, 腹泻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