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影响母猪死亡的因素及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养猪巴巴网

母猪死亡是所有自繁自养猪场的共同问题。导致母猪死亡率升高的因素同时也会导致淘汰率升高,从而造成母猪的报废,这样又进一步造成生产力下降,养猪成本升高。
 

造成母猪死亡的直接原因和诱因主要有腿病、缺水、感染性疾病、药物引产、助产、高温高湿、采食量不足、有病发现不及时、饲喂不当、胃溃疡、环境卫生差、延期淘汰等。为减少和控制母猪死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管理和预防工作。
 

1 后备母猪阶段

1.1 种猪培育

后备猪的选育和驯化过程一定要有严格标准。像关节损伤、胃溃疡、肢蹄创伤、心内膜炎、胸膜黏连等问题很可能在后备母猪的培育阶段就已经形成,这些问题会在后期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甚至死亡或淘汰。
 

1.2 初配标准

母猪产仔的日龄越小,发生死亡的几率越大。等青年母猪体重大一些、日龄高一些再配种。青年母猪初配时应达到240日龄、150 千克体重。体重大的青年母猪应对饲料和环境问题的能力要强得多,采取上述标准开始配种不仅会增加窝产仔数,而且还能有效延长母猪的生产寿命。
 

1.3 考核目标

对饲养人员考核奖罚目标如果过于强调某个单项,其他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在配种舍只考核配种率,那势必造成过肥、过瘦、肢体有问题的猪都被配上,但到最后,母猪很可能死亡。

2 妊娠期间

2.1 饲喂

母猪体况评分在实行中有一定误差,如果有饲料自动饲喂系统,不如把饲料自动饲喂系统调节好刻度,再计算一段时间内母猪的采食量,比用母猪饲喂卡片估计饲喂量更方便和准确。

母猪体况低于3分的与较肥的母猪相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另一方面,较肥胖的母猪却增加了发生心脏衰竭的危险。因此,在不能实行自动饲喂的猪场,还需要正确落实好体况评分工作。
 

2.2 胃溃疡

胃溃疡致母猪死亡的现象较为普遍。母猪胃溃疡病因复杂。贲门部溃疡形成的原因主要与饲料颗粒大小、谷物种类、颗粒饲料、饲料的排空时间、饲喂程序(次数)等因素有关。从母猪上产房前背膘的调整情况、母猪难产情况,仔猪的初生重、均匀度及活力,母猪在哺乳期的采食量、断奶 7 天的发情率及仔猪 28 天断奶重来看,母猪在妊娠期间饲喂1次组要优于饲喂2次组。
 

2.3 卫生与饮水

母猪饮水不足是规模猪场常见但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母猪产仔后需要大量的饮水,高流量低压力的水嘴最适合。产后 24 小时内的饮水量可以作为衡量母猪是否健康的重要信号。母猪因单纯膀胱炎或/和肾盂肾炎死亡的占12.9%。除年龄因素外,母猪外生殖器长期接触粪便,加上尿液冲洗次数少是主要诱因。
 

3 分娩与哺乳期间

3.1 药物引产

用药物同期分娩比正常分娩母猪的死亡率要高,特别是集中在某一天产仔的猪场,而且发生过助产的母猪死亡率增加的可能性提高31%;
 

3.2 死亡高峰

母猪死亡大部分发生于分娩前后,分娩后20~25天是1个高峰,还有分娩后135天(正好是下个分娩期后)。母猪在哺乳期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妊娠期。大约50%~60%母猪的死亡是在分娩的前几天和分娩后21天之内,而且绝大部分是由于心脏衰竭而死亡,再就是子宫和乳腺可能出现继发感染;研究还发现,母猪产仔后1周内的采食量不能很快增长,母猪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3.3 观察与处理

饲料和饮水全部自动化有效地减少了劳动强度,但不等于说对猪的照看也需要减少。母猪不能站立吃食和饮水,这种结果也许恰恰是因为水或饲料不足造成的。笔者也见过许多猪场的饲养人员,基本是把粪便清理了,饲料填上了,就扎堆闲聊。随时观察母猪产仔后是否能立刻站立,如果不能,就要请兽医人员查看乃至治疗,而起卧太频繁的母猪往往也是疾病的先兆。

4 环境及设施

4.1 温湿度

母猪在6~9月的死亡率比其他月份高出50%~70%(John Deen,1999)。外界温度达到 32 ℃为临界点。母猪分娩时最适宜的温度约是 15.6 ℃。过热使母猪消耗太大和脱水而死亡,而相对湿度同样对猪有很大的影响。大多数母猪的死亡发生在外界温度高于32 ℃的情况下,因此,夏季的降温工作千万不可忽视。
 

4.2 产房设施

母猪在产房条件差的情况下产仔,死亡率较高,而且这种变化在统计学上差异极显著(P<0.000 5)。然而,如果去改变这种现象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5 胎次结构

胎次大小与母猪死亡率的关系存在着相反情况的报道,即初产和老龄母猪都有较高的死亡率。一般胎次小的母猪似乎比胎次大的母猪问题多一些[7]。老母猪增加了16%的死亡风险,而初产母猪的情况也与之相似。有27%的死亡母猪居然从未分娩过[5]。胎次与死亡率的关系很难解释,有资料报道,63%的母猪死亡发生在3胎或3胎以下,实际是75%猪场的胎次在3胎或3胎以下,则必然会得到这个结果。母猪断奶时后备母猪供应不足,则这种母猪在下个胎次死亡的几率就较大,这可能主要与母猪使用的时间较长有关。
 

6、防疫与治疗

令人吃惊的是,产死胎多的母猪死亡率比没有产死胎的母猪高出21%。过去我们更注重的是死胎在生产中的损失意义,看来,对母猪也要多加关注。疫苗防疫和治疗方案要周全而合理。母猪没有治疗价值就要及时淘汰。如果采取治疗措施,但效果不显著,而药物的排泄期还没有到,则不能淘汰,这样就有可能增加母猪的死亡率。正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母猪对疾病的抵抗力是很强的,但一旦出现母猪饮水和采食量下降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措施, 死亡, 防治, 母猪, 影响, 因素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