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制措施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猪以胚胎和胎儿感染及死亡,而母猪本身不显临床症状的一种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通常以母猪不孕,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初生仔猪死亡为特征。目前已在我国各地猪群广泛分布存在,据抗体检测统计:猪场阳性率为100%,种猪群阳性率为27.7%~82.2%,严重危害养猪生产发展。

      一、病原特点

      猪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单股DNA病毒。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为20纳米,可在原代或传代猪肾细胞上增殖并产出细胞病变,以免疫荧光可见到核内包涵体。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与其他细小病毒无抗原关系,能凝集多种动物及人O型血的红细胞,以豚鼠红细胞最为常用,可用血疑和血凝抑制试验对本病进行诊断。
      本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很强,能在PH值3~10的范围内生存,对热、消毒药及酶的作用有很强的耐受力,能耐受72℃2小时、56℃48小时,80℃8分钟则使其丧失感染性,4℃可长期保存。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有抵抗力,0.5%漂白粉液、2%烧碱液5分钟可杀死病毒。临床应注意消毒药的选择和交替使用。

      二、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感染的公猪及母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病毒主要分布在猪体内一些增生迅速的淋巴结生发中心、结肠固有层、肾间质、鼻甲骨膜等组织。急性感染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较多病毒,子宫内感染的胎儿至出生9周龄胎儿仍可带毒排毒。带毒种公猪在配种季节游动配种或精液经人工受精等途径,进入母猪子宫内引起易感染猪群隐性感染,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本病的扩大传播。感染的母猪由阴道分泌物、种公猪精液、粪尿及其他排泄物排毒;病猪在感染后第3~7天开始经粪便排出病毒,以后不规则排毒,病毒可在被污染的猪舍内生存数月之久,造成长期连续传播。本病一般由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易感动物,鼠类是重要的传播媒介。细小病毒主要感染胚胎、仔猪、育肥猪、母猪、家(野)公猪等,只有母猪表现繁殖障碍,其它不同年龄、种类的猪只不表现临床症状,据报道,在牛、绵羊、猫、鼠、小鼠和大鼠的血清中存在特异性的抗体。
      本病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一旦病毒传入阴性猪场,3个月内几乎100%的猪只都会受到感染,1岁以上大猪的阳性率可高达80%~100%。本病发生后,猪场可能连续几年不断地出现母猪繁殖失败。母猪怀孕后感染,其胚胎死亡率可达80%~100%,猪感染细小病毒后1~6天可出现病毒血症,1~2小时后随粪便排出病毒污染环境,7~9天后出现血凝抑制抗体,21天内抗体效价可达1:15000,能持续数年。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以春秋产仔季节发病较多。

      三、临床症状

      仔猪和母猪急性感染通常呈隐性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母猪在不同的怀孕期被感染可见多次反复发情不受孕或子宫内感染而发生流产、死产、死胎、木乃伊胎、弱活仔猪、产少数量活仔猪或产出每窝仔猪都有20%~40%的母源性繁殖障碍。
      怀孕母猪早期感染,则因胚胎死亡而被吸收,临床症状可见怀孕母猪的腹围缩小,母猪不孕和不规律地反复发情;怀孕中期(30~50天)感染,则胎儿死亡后,逐渐木乃伊化,可使怀孕期或胎儿分娩期延长,造成外表正常的同窝仔猪的死产,产出虚弱的活胎儿和木乃伊胎儿;怀孕后期(70天)感染,母猪发情无规律,久配不孕,大多数怀孕母猪正常产活仔猪,也有产弱猪,外观怀孕正常,但可长期带毒排毒,若将这些猪作为繁殖用种猪,可使本病在猪群中长期传播。
       本病最多见于初产母猪,母猪首次受感染后可获得较坚强的免疫力,甚至可终生获得免疫。种公猪受感染对公猪性欲和受精率没有明显影响。

       四、病理剖检

       怀孕母猪感染子宫内膜有轻微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被溶解、吸收、胚胎死后液体被吸收,组织软化,受感染而死亡的胎儿有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和生长不良,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形成木乃伊及坏死等病变。
      组织学检查母猪的妊娠黄体萎缩,子宫上皮组织和固有层有局灶性和弥散性单核细胞浸润。感染胎儿死亡后可见多种组织和器官有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和核内包涵体。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有增生的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血管套为特征的脑膜炎症状,这是本病特征性病变。

      五、诊断

      (一)实验室诊断
      在种猪群内有母猪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死产、不孕等综合征时,应怀疑为猪细小病毒病。确诊应依靠病原学检验。
      病毒分离培养  采集可疑流产死胎(70日龄以下)、木乃伊胎儿、死产仔猪的肝、肠系膜淋巴结及肺、肾、脑等病料,加抗生素制成1:10无菌悬液,离心取上清液接种尚未长成的单层原代仔猪肾细胞或胎猪肾细胞(设不接毒的细胞对照),培养16~36小时后在电镜下观察有细胞的核内包涵体,3~10天检查细胞病变(对照培养正常),若出现本病毒的特征性病变,再用血清学方法检查,可作出确诊。
      荧光抗体染色法  采取疑似病猪的扁桃体、死胎、木乃伊胎,将各种组织作冰冻切片,用荧光抗体诊断液染色待检细小病毒标本片,将染色标本片置湿盒中,放入37℃培养箱作用30分钟,取出用(PH7.2~7.6)PBS冲洗和漂洗15分钟(中间换液一次),再用中性蒸馏水冲洗除盐,标本片自然干燥,滴加磷酸甘油,盖上洁净的盖玻片,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内有亮绿色荧光颗粒集结,而对照无荧光颗粒集结,则可判定有细小病毒抗原。
      乳胶凝集试验 适用于猪细小病毒病免疫学诊断,免疫抗体检测,流行病学调查。操作如下:
      试剂:猪细小病毒致敏乳胶抗原、阳性、阴性血清、稀释液,由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提供。
      定性试验:取检测血清(无腐败、无沉淀、无凝块)、标准阳性、阴性血清、稀释液各一滴,分别置于玻片的不同位置,各加乳胶抗原一滴,混匀,于3~5分钟内观察结果。
      定量试验:先将血清作连续稀释,各取一滴依次加入乳胶凝集反应板上,另设对照同上,随后再各加乳胶抗原一滴,如上搅拌摇动判定。
      结果判定:对照阳性血清加抗原呈“++++”,阴性血清加抗原呈“-”,抗原加稀释液呈“-”。按以下判定标准进行判定:
      “++++”:乳胶全部凝集,颗粒聚于液滴边缘,液体完全透明;
      “+++”:乳胶大部分凝集,颗粒明显,液体稍浑浊;
      “++”:约50%乳胶凝集,但颗粒较细,液体浑浊;
      “+”:液体浑浊,有少许凝集;
      “-”:液滴呈原有的均匀乳状。以出现“++”以上凝集者判为被检血清阳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核酸探针技术与PCR技术已用于细小病毒抗原的检测,灵敏度高,目前已在省级诊断检测中心广泛使用。
      (二)鉴别诊断
      除猪细小病毒病外,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猪衣原体、猪弓形体、猪钩端螺旋体、猪布氏杆菌病等也可引起母体流产和产死胎、木乃伊胎,应注意进行类症鉴别诊断。
      猪伪狂犬病  除引起怀孕母猪流产和产死胎、木乃伊胎外,仔猪也发病,呈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下痢及特征性的神经症状。而猪细小病毒病只侵害妊娠母猪,其他猪则为隐性感染。
      猪乙型脑炎  本病仅发生于蚊子活动季节,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种公猪发生睾丸肿胀,幼猪有的呈现体温升高,有典型脑炎症状。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  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种公猪及仔猪呈现体温升高,厌食,呼吸困难,耳、鼻、尾、腹部发绀,皮肤呈深青紫色斑块,又称蓝耳病。
      猪衣原体病  除怀孕母猪流产和产死胎外,仔猪有肺炎、肠炎、关节炎、脑脊髓炎和明显的神经症状。种公猪发生睾丸炎。
      猪弓形体病  除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外,3月龄猪发生高热稽留,腹式呼吸困难,咳嗽,小猪排水样稀便,后肢无力,皮肤出现紫红色瘀斑。
      猪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鼠是长期带菌者,6~10月份发病多,不同年龄猪均可感染,除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外,以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皮肤和黏膜坏死为特征。
      猪布氏杆菌病  本病一般发生于布氏杆菌病流行地区,除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种公猪发生睾丸炎,采集血清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呈阳性反应。
      六、防制措施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种猪场应切实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发病猪以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缓解症状为治疗原则,控制本病发生。
      1.对发病猪可采取以下防制方案。
      猪用转移因子1毫升/50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金芪毒克(黄芪多糖)100克拌匀200千克饲料投喂或让其自由采食,连用3~5天。
      猪用排疫肽(免疫球蛋白)2毫升/50千克体重,猪用转移因子1毫升/50千克,混合肌肉注射,辑毒英雄(黄芪多糖)0.2毫升/千克,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猪基因工程干扰素特福(猪用转移因子)2毫升/40千克体重,圆兰红(黄芪多糖)0.2毫升/千克,分别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特福2毫升/40千克体重,排疫肽2毫升/50千克,分别肌肉注射,每天1次,金组方(金丝桃素)100克拌匀饲料200千克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
      猪白细胞干扰素4万单位/头(注射用水稀释),蓝圆血毒清(黄芪多糖)0.2毫升/千克,分别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2.种猪场应根据当地情况,定期监测猪细小病毒病的抗体水平,确定猪群免疫力和野毒感染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开展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预防免疫接种。一般可采取初产母猪配种前3~4周首免,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经产母猪每次产前3~4周免疫一次;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的免疫程序,常年进行免疫预防注射,提高种猪免疫抗体水平,使种猪获得坚强免疫力,杜绝该病传播。
      3.在流行本病区,初产母猪应做好HI的监测抗体工作,抗体滴度大于1:80的母猪进行配种,也可推迟母猪在9月龄后配种(母源抗体可持14~24周),使母源抗体已消失,通过人工主动免疫产生免疫力,防止初产母猪被感染。同时要坚持自繁自养,培育本场的良种种猪。加强饲养管理,给予营养全面均衡的饲粮,培育仔猪尽早建立起独立生活习性,提高仔猪抵抗疫病侵袭能力。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猪细小病毒病, 诊断, 措施, 防制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