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猪病的预防策略—猪病生物安全控制体系的建立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中国养猪网
 

生物安全体系的内涵:生物安全的意义比较广泛,它是指预防临床或亚临床疫病发生的一种畜禽生产安全体系,重点强调环境因素在保证动物健康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保证猪群生长于最佳状态的生态环境体系中,保证其发挥最佳的生产性能。广义的生物安全是泛指生命的安全,包括人、畜、禽的舒适、安宁和福利等;狭义的生物安全是针对所有人、畜、禽的病原,核心是预防病原微生物侵人生物群体内并产生危害,是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

生物安全体系,是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兽医专家学者和动物养殖企业,经过数十年科学研究和对生产实践经验不断总结,提出的最优化的、全面的畜牧生产和动物疫病防制系统丁程。生物安全体系是预防临床或亚临床疾病的总规划及措施,重点强调环境因素在保证动物健康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充分考虑了动物福利和动物养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使动物生长于最佳状态的生产体系],发挥其最佳的生产性能,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不同畜牧生产类型对生物安全的需要不同,其生物安全体系中各组成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也不一样,但各种生物安全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一致的,概括而言,任何生物安全体系都应包括隔离、传播控制和卫生条件三个方面的基本构成要素。

我国加入WTO后,根据国际有关肉食品标准,确定我国生产技术原则,猪肉生产应是无公害绿色食品,由此引起了养猪灭病的绿色革命。

畜牧业领域养猪生产中猪病防治体系——生物安全控制体系。该体系以生命科学为基础,根据畜牧兽医各学科、系统工程学、运筹学和管理学的原理,与猪生物学特性和病原、宿主、环境辩证关系,养猪实施封闭式管理,全进全出的生产丁艺流程,以环境、营养、管理为基础的有机配合,集中国内外猪病防治的先进技术结合我们的基础,制定适合国情的防疫灭病技术模式,首先是防止疫源侵入,其次是净化种群。组装成配套的生物安全控制体系一卜防疫灭病技术体系模式。

一、  预防为主方针

调查研究掌握猪场附近及周围地区传染病、常发病、营养缺乏病及流行规律,建立行之有效的防疫程序,检疫隔离制度,免疫程序及防治措施。使猪场防疫与生产过程标准化。

二、猪场兽医卫生防疫制度的制定

1.建立健全防疫组织  猪场应建立厂长统一指挥,以兽医为主,饲养员和后勤职工紧密配合的防疫灭病组织。全场上下齐心合力,步调一致,认真贯彻防疫措施,才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2.坚持严格执行防疫制度  各猪场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猪场防疫制度。

3.定期消毒、灭鼠、灭蝇、驱虫  猪场贯彻每季度大消毒一次,平时用水冲洗猪舍,每周带猪消毒1次。产房全进全出方式进行消毒。

4.猪场实行封闭式管理,生产区和生活区隔离分开  猪场要坚持封闭式管理,饲养人员日常住在猪场生活区宿舍,定期轮休,回猪场时洗澡消毒,更衣换鞋。

5.养猪场内职工不准私自养猪  所需猪肉及其制品应由本场供应,不得外购。

三、环境控制

养猪场环境条件是决定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集约化养猪场必须高度重视养猪场环境。

1.场址选择要合理  养殖场内的布局结构应符合防疫要求和管理要求,舍栋间距应达到30m,病理解剖室应在养殖场主风向的下方,距离应达到200~500m,粪便发酵池应建在院墙外并能净化无污染。排污沟要加盖水泥盖板。

2.猪场设防疫围墙  在猪场围墙四周,猪舍之间、道路两旁种植树木鲜花,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疫屏障作用。

3.完善基础防疫设施  猪场要控制疫病发生,必须设消毒池、更衣室、洗澡间-、兽医室、病死猪处理场以及完备的粪污处理设备。

四、疾病监测

疾病的监测是猪场预防疾病的首选技术,可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临床学方法  是疾病监测和诊断的最基本常用的方法,可为进一步诊断疾病提供依据。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都可为疾病诊断的提供根据,如出现神经症状可怀疑为伪狂犬、乙型脑炎、李氏杆菌。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可怀疑为猪瘟、细小病毒、布氏杆菌、蓝耳病和弓形虫病。

2.病理解剖学方法  猪场淘汰猪、死猪、流产胎儿和死胎等,日常进行剖检可发现一些病变,对。  病变进行分析判定,可反映猪群的饲养管理、营养情况。对一些疾病可提供一些早期预防措施,特别是对营养代谢病、寄生虫病,都可提供监测诊断结论。此外,可到屠宰场进行观察出售育肥猪。

3.血液学监测和诊断  用常规方法经常有选择地对分娩母猪、哺乳母猪、病猪作血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总数,血红素含量,白细胞分类,测定血清钙、磷、锌、硒,对传染病特别是对营养代谢病监测起到心中有数事半功倍的作用。

4.细菌培养和药敏  对仔猪下痢,每半年做一次细菌培养和菌型鉴定及药敏试验,都可针对性地用药。这样可以提高疗效,节约用药。

5.免疫学诊断技术  应用各种方法检验抗原和抗体,病毒性疾病有猪瘟、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繁殖呼吸综合征、乙型脑炎和猪细小病毒等。细菌性疾病有猪丹毒、猪肺疫、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痢疾、气喘病、布病、衣原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病有猪旋毛虫、囊虫和弓形虫病等疾病。

五、传染病控制

猪传染病的流行必须有传染源、传染途径、感猪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依此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但目前我国一般猪场还达不到标准化猪场防疫水平,要采取制定防疫制度、疫病监测、免疫接种等手段,控制猪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各种猪场应根据本地区的流行疫病,制定出本场的免疫程序。传染病免疫程序:用免疫学监测的方法,在确定猪群的免疫状态基础上,选定疫苗种类,制定免疫时间、免疫日龄、免疫次数和免疫剂量等,特别对猪瘟应制定出既能抵抗猪瘟临床感染又能防止亚临床感染和阻止强毒在体内复钵醉秒毒的措施。战略上控制病毒性传染病为重点,战术上认真对待出现的每种疾病(见传染病篇)。

六、  寄生虫病控制

普查:新建猪场,用检查虫卵的方法进行,然后确定种类。其中主要有蛔虫、疥螨和包囊型弓形虫等。药物选择:应选择安全、高效、广谱、残留低的药物,伊维菌素的各种制剂为首选。程序:首次实施本寄生虫控制程序时,首先对全场猪只进行彻底的驱虫,然后彻底大消毒1次。新购入猪用伊维菌素后隔离饲养至少30天,才能和其他猪并群饲养。可控制猪蛔虫、猪疥螨的发生和流行。

七、营养缺乏病的控制

仔猪缺铁性贫血、缺硒病、妊娠母猪缺钙症等疾病,不能轻视营养缺乏病预防,这些疾病一旦发生出现临床症状,再采取措施就为时过晚,往往成批发生,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也是相当严重。

国内饲料公司都配有猪用4%5%6%系列预混料和乳猪系列浓缩预混料,含有预防乳猪、小猪、中猪、大猪、怀孕母猪、空怀母猪和哺乳母猪的营养缺乏病的有效成分,公司专家根据我国猪营养缺乏情况,设计的含有猪生长发育必需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钙、磷和盐等。

八、群体性药物预防

集约化养猪场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因饲养中的断奶、转群、去势、分栏、有应激因素出现等情况下,可能引起疾病发生时,群体应用药物防治是重要的措施之一。某些传染病采用抗生素、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后,常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一般是将药物按一定比例混入饲料或饮水中,是群体性药物防治的主要形式。另一种药物预防的方式是,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抗菌药物,作为添加剂让猪服用。除了防止某些疾病外,还有促进生长、增重的作用。群体混饲给药法省时省力,投药方便,但要求药物用量标准,药物与饲料要混合均匀,饲料中没有影响药物效果的物质存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喂完。

兽医防治人员要转变观念,将治疗性用药转变为预防性用药,针对本地区或猪场疫病发生的种类和流行特点,制定预防用药方案是十分必要的。选用一定的抗菌药物和剂量组合,在母猪产仔前后、哺乳仔猪、仔培猪、育肥猪四个阶段,以及转群时使用,以预防猪群外源性和内源性细菌继发感染。微生态制剂(活菌制剂)用于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等下痢性疾病,收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微生态制剂对促进仔猪发育、增重等都有一定作用。

群体药物预防是集约化养猪的重要防病内容,除有疫病发生时,要及时给猪群投服治疗或预防药物外,为预防仔猪出生后的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在断奶、转群、去势、分栏、有应激因素出现等情况下,可能引起疾病发生时,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选用一定种类药物给猪群喂服,是集约比饲养条件下新的防病技术,各养猪场可灵活应用。

因许多细菌目前出现抗药性,应定期作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价格低的、有效的药物在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进行预防,药物剂量为预防量,投予药物持续时间6-7天。常用各种抗生素类和化学合成类药物等,投药时应注意不干扰免疫接种。育肥猪出栏前2个月,不投予任何药物和硒制剂。

九、  无特定病原猪群的建立

无特定病原( 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是指一个畜群中不患有某些指定的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疾病,畜禽呈明显的健康状态。目前认为无7种特定病原,无猪喘只病f MPS,原、无猪痢疾(密螺旋体SD)病原、  无猪萎缩性鼻炎(AR)病原、无传染性胃肠炎(TGE)病原、无伪狂犬旧RV)病原、无虱和螨病原。同时,无蓝耳病、细小病毒、猪瘟等绝大多数急慢性传染病原。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Young首先提出了SPF的概念,并生产出了SPF猪。不久,就发现SPF猪在养猪业中建立健康猪群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到养猪生产中。80年代以来,因传染病种类增多,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出现新的特点,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出现,而多发生继发感染与混合感染,使疫病驱向复杂化,因多种病原互为因果,形成恶循环,使疾病控制难度增大。解决的有效途径,即我国种猪场核心群应当采用SPF方法培育种猪,实行封闭式管理、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流程,以环境、营养和管理为基础的有机配合,才能控制许多疫病的流行,每个省市都应当采用SPF方法培育种猪。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三江白猪育种过程中,为了控制气喘病采用SPF方法成功的培育出三江白猪。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建立了SPF猪场,为我国养猪业中建立健康猪群提供先进技术与优良的种猪,是我国未来养猪育种与猪病控制的方向,是成功之路。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病的 预防 策略 猪病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