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春夏之交话猪病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兽药吧
猪瘟
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一个月龄以内的仔猪很少感染发病,一个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本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当易感猪群受到传染时,即引起急性暴发,最先发病的猪是呈最急性经过而死亡。
主要表现突然发病,高热稽留,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黏膜发绀。两眼有多量的粘脓性分泌物,甚至使眼睑粘连。耳、四肢内侧、腹下及外阴等处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病猪先便秘后腹泻,粪便中常带有粘液。全身皮肤、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变性,以淋巴结、肾脏、膀胱、脾脏、喉头、胆囊和大肠黏膜出血最为常见。肾脏色泽变淡,皮质上有针尖至小米大、数量不等的紫红色出血点。脾脏出血性梗死为猪瘟特征性病变。全身淋巴结充血出血,切面呈大理石状。喉头和会厌软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膀胱黏膜有出血点。盲肠和结肠,特别是回盲口常有钮扣状溃疡。
防治措施:定期接种猪瘟疫苗,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加强检疫,防止引入病猪。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工作,栏舍定期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平时应对猪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根据抗体滴度的高低,补注猪瘟疫苗,这是预防猪瘟的重要环节。对疫区假定健康的猪和受威胁的猪,立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可使大部分猪获得保护。
猪丹毒
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发生于架子猪,传播较慢。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最急性者与猪瘟容易混淆,但猪丹毒病猪虽体温升高但仍有食欲,强迫驱赶时发出尖叫声,步态僵硬或有跛行,很少发生腹泻。结膜充血,两眼清亮有神。耳、腹、腿内侧皮肤等部位出现特征性的俗称“打火印”的疹块。主要出现全身败血症变化和体表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胃和小肠有严重的出血性炎症,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淋巴结、肾淤血肿大。
防治措施:目前使用的菌苗有猪丹毒弱毒菌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及二联或三联苗4种。猪群中一旦发生本病,应及时隔离病猪,并迅速治疗。治疗本病以青霉素疗效最好,其次是土霉素、四环素、恩诺沙星、金霉素及泰乐菌素等。
仔猪副伤寒
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本病主要侵害2~4月龄的仔猪。常限于一个猪场,发病率不高,流行缓慢。各种不良因素如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或经长途运输等可诱发本病的发生。患猪多呈急性败血症和剧烈性腹泻,拉灰白色或黄绿色粪便,带有血液或粘液,呈腥臭味。有些病猪发生咳嗽。慢性者反复下痢,体温不高。耳根、胸前及腹下皮肤有紫斑。剖检见皮肤有紫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有黄色或灰白色的点状坏死。脾肿大呈暗紫色。肺常见有卡他性肺炎或灰黄色干酪样结节。大肠壁增厚,黏膜发炎,表面粗糙,有大小不一边缘不齐的坏死灶。
猪链球菌病
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次为架子猪,成年猪较少发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患猪突然不食,高热稽留。呼吸迫促,流浆性鼻液。眼结膜充血、潮红并有出血斑点,流泪。便秘或腹泻带血,尿色黄或发生血尿。腹下、四肢下端及耳呈紫红色,并有出血斑点。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不能站立。有的发出尖叫或抽搐;共济失调或作圆圈运动,或盲目行走,或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四肢呈游泳状,最后衰竭或麻痹死亡。剖检见各器官充血、出血明显,心包积液,脾肿大1~3倍,呈暗红色或紫黑色。有神经症状的病例,脑和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量、浑浊,脑实质有化脓性脑炎变化。慢性患猪关节皮下有胶样水肿,心瓣膜增厚。
防治措施:目前国内生产的菌苗有猪链球菌灭活菌苗和弱毒菌苗(冻干苗)。疫区或疫场应合理地使用灭活菌苗或弱毒苗进行预防。青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对本病有疗效。每吨饲料加入125克四环素,饲喂4~6周,可减少本病的发生。但应注意生猪在出栏前7天必须停药。
弓形虫病
又称弓形体病或弓浆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和动物共患的原虫病。易感动物包括猪、羊、犬、猫、兔等。猫犬等动物感染弓形虫后,从粪便中排出卵囊。猪吃了被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而感染。此外滋养体也可通过口腔、鼻腔、呼吸道黏膜、皮肤等途径侵入。猪瘟、猪链球菌病和弓形虫病都高热稽留,皮肤有紫红斑和出血点,大便干燥等,容易混淆。但猪弓形虫病猪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部分患猪还有咳嗽、呕吐和流鼻液的症状。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怀孕母猪出现流产。剖检见肺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肝和脾有出血点和坏死灶。大肠、小肠和胃有出血点。
防治措施:猪场定期杀虫灭鼠,禁止养猫。饲养员及其他工作人员也应避免与猫接触。防止猪的饲料、饮水被猫粪污染。除螺旋霉素有一定效果外,绝大多数抗生素对本病无效。磺胺类药物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和抗菌增效剂联合使用效果最好。
仔猪“三痢”早防治
仔猪黄痢 该病是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腹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均高,7日龄以上仔猪发病较少。往往因1头发病,传染数头至整群。腹泻突然,少有呕吐,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粪,腥臭,病程为急性或慢性,最后因脱水、消瘦而死亡。剖检可见肠道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明显。肠黏膜肿胀,充血,肠壁变薄,肠管松驰。
仔猪白痢 该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非败血性、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呈地方性流行。腹泻突然,无呕吐,粪便呈乳白、灰白或黄白色浆状,腥臭,体温不高,被毛粗乱,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不洁。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时久者消瘦,脱水,生长发育受阻。剖检病变是卡他性肠炎,肠内容物呈糊状,灰白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仔猪红痢 该病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又叫传染性坏死性肠炎、出血性肠炎等。主要对3日龄内仔猪危害大,一旦发病,常年在产仔季节暴发,死亡率甚高。7日龄以上仔猪发病很少。病猪偶有呕吐,主要以排出红色粘液稀便为特征,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死亡率高,剖检腹腔积液呈红色,空肠出血、坏死,肠内容物混有多量小气泡,淋巴结肿大、出血。
防治方法: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除和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在母猪产前,猪舍可用20%石灰水或2%氢氧化钠彻底消毒。其次仔猪出生后要尽早让其吃上初乳,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吃初乳前每头仔猪可口服庆大霉素2毫升,7日龄开始补饲时在饲料中拌入适量土霉素预防。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初期使用一支灵口服效果较好,如单方治疗效果不明显,可立即改用其它药剂,口服有:土霉素、黄连素、环丙沙星;肌肉注射有:肠炎速克、痢菌净、长效抗菌剂等药物。
母猪低温症
母猪低温症是因饲养管理不当导致营养失调而发生体内热量不平衡的一种疾病。多见于哺乳和怀孕期母猪,水泥圈饲养的瘦弱母猪因长期喂生冷饲料或饮凉水易发此病。患病母猪一般体温在36℃左右,怕冷、打颤,耳、鼻很凉,皮毛干燥无弹性,无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喜卧地,有时好睡,呼吸慢,口舌和结膜苍白,不让仔猪吃奶,大便正常或干燥,尿少。病程长达10余天,最后昏迷衰竭而死。
治疗时每100公斤体重母猪用50%葡萄糖120~160毫升、辅酶A800~1000国际单位、维生素B6400~500毫克、维生素C2.5~4克,混合后一次静脉缓慢推注(注射液加热至37.5℃~39.5℃效果更好);颈部肌肉注射10%的樟脑磺酸钠10~20毫升,每天1次,连用3~4天即好。
猪病诊断
一问 通过向饲养员询问猪只发病时间、发病前后摄食量、活动情况等,并把问到的情况与看到的现象联系起来,把导致疾病发生的病原体与外界环境因素联系起来,再进行综合分析。
二查 一查体温:体温超出正常标准(36.5℃~38.5℃),多为传染性疾病或呼吸道、消化道及其他组织炎症等;体温低于正常标准,多为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营养不良、贫血等。二查口腔:口腔黏膜发红、温度高、疼痛、肿胀、唾液多,无其他病理变化多为口炎;舌面上有糠麸状舌苔,同时臭味大、不吃食,多是胃炎;口舌发白或微黄、耳鼻冷则为外感风寒的表现。
三看 一看皮毛:皮肤发红或出现红点,指压褪色则为猪丹毒,指压不褪色则为猪瘟;皮肤发黄多为黄疸;肢端皮肤发绀是肺疫;皮毛逆立多为感冒或热性病初期。二看粪便:粪便呈黄白色,且无血、无臭、无粘液,多为一般性腹泻;先便秘后拉稀或粪中带血,多为急性胃肠炎或仔猪副伤寒;粪稀如水,且伴有较多的血液和黏膜,则为猪瘟;粪稀带血,猪体消瘦、腹痛则为猪棘头虫病。三看鼻镜:鼻镜干燥是体温升高、发烧的表现;鼻腔有大量鼻液流出,多为流感;如有泡沫样鼻液流出,则为肺水肿、肺出血或慢性支气管炎。
猪病土法治
发烧:将仙人掌洗净捣烂后加水熬成药汁,拌入适量稀饭内喂给病猪。用量依猪的体重而定,一般50公斤以下用汁250克,50公斤以上用汁500克,一次即可。
便秘:取猪苦胆4个,洗净切开,放入锅中,加清水一碗,煮沸,凉后一次灌下。
母猪乏情:取红糖50克,鲜韭菜籽250克,放入饲料中拌匀后一次喂下,每日3次,连喂5天。
母猪食仔:①用胎衣在小猪身上搓几次,或把胎衣烧成炭喂母猪。②将该母猪的尿液或乳汁抹在小猪身上,或在小猪身上抹少许煤油、大蒜汁。
产后不食:用枣大的肥皂一块,沾水塞入母猪直肠内,5~6小时排出粪便后,可恢复食欲。
产后缺奶:①将小活虾200克、海带180克、丝瓜络5个,碾碎或捣烂,用煮沸过的黄酒浸泡,凉温后灌服。每天1次,连服3天。②中药路路通50克、丝瓜络5个,水煎取汁,凉温后灌服,每天1次、连服3天。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春夏之交话猪病 兽药 兽药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