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绿色食品肉猪疫病防治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兽药吧
  疫病控制是绿色食品肉猪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猪场 的疫病控制工作,应从抓好猪舍的环境控制、日常饲养管理、隔离饲养、免疫接种、卫生消毒、疫情监测等方面做起,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疫病的发生流行。

1、免疫接种和疫情监测工作

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疫苗的性质、气候条件、猪群的健康情况及其它因素制定的本场免疫程序必须执行。实行规范化作业,执行过程中应定期采取监测各种疫病抗体的消长情况,效果不佳时,及时补打疫苗并调整免疫程序。根据周围疫病发生情况,适当加大剂量和增加免疫密度,以确保免疫效果。疫苗的选择、运输、保存、使用等应按说明进行,保证将有效的疫苗注射到猪体,起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加强对猪群疫病的监测在防疫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建立兽医检验室,以死猪剖检、实验室诊断结合临床诊断,了解猪群的健康水平、猪场的防疫、用药效果和管理水平。每半年要对全场所有的种公、母猪定期采血进行全面的疫病普查,发现苗头及时处理解决,确保安全防疫。

2、卫生消毒工作

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消除停留在猪体表存活的病原体的好办法。猪场应定期对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猪舍内外环境(特别是卫生死角)、猪全身进行认真严格的消毒。消毒前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使消毒更彻底、更有效。生产区要在安全的范围内适当加大消毒药液浓度。消毒方法视不同物品可用紫外光照射、药物熏蒸、浸泡、喷洒和火焰消毒等。常用的消毒药有氢氧化钠、生石灰、过氧乙酸、百毒杀等,但必须有计划定期交替使用,以减少原微生物的抗药性。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几项:

(1)、生产操作中的消毒:配种员、分娩舍护理人员特别要注意防止母猪生殖道感染以及乳房炎的发生,因此工作时应用消毒药消毒手臂,对操作的部位也要消毒后再实施工作。仔猪出生后断尾、剪牙、去势、打耳号、注射补铁针和做系列小手术时都要使用消毒过的器械,并注意消毒好伤口。各类猪转群前后栏舍要消毒,它的作用却比服用抗生素更合算。先进行卫生清洁,再用水枪高压冲洗,不但可以杀死微生物,而且对于球虫卵囊有效果。待干燥后用消毒药再喷洒消毒,对发生过大面积流行病的猪舍应反复消毒,至少空置两周后再进猪。

(2)、器械、工具的消毒:防疫、治疗用的器械应每天消毒一次。防疫、手术用的器械应分开使用,每次使用前后要消毒。

(3)、尸体、粪便的处理:病死猪只解剖后要做无害化处理,场地要清洗消毒,操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和工作鞋不要与饲养人员用的混穿。粪便不要在场内堆放,应集中放在场外固定区域堆积发酵。

3、保健及疾病的预防工作

(1)、坚持每天对全场猪群进行全面检查,了解猪群的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

(2)、定期对种猪、保育期仔猪和生长猪进行体内外驱虫工作。药物驱虫是保健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母猪进入分娩舍前12周在怀孕舍进行驱虫,防止把寄生虫卵带入分娩舍感染仔猪;仔猪首次进行驱虫以后每月驱虫一次;成年公、母猪及后备猪至少每季度驱虫一次,或根据粪便及刮耳检查疥螨的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驱虫。

(3)、坚持定期进行各种类型的药敏试验,筛选出当期最佳防治药物。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的特点在饲料中添加预防性药物,减少发生细菌性疫病的机会。仔猪断奶后腹泻及生长育成猪呼吸道疾病是猪场多发病,通过选择敏感药物投放于饲料或饮水中进行预防,比治疗更有意义。

(4)、定期采血检疫,除日常详细记录整个猪群的基本情况,出现可疑病例及时送病料检验外,每年应在猪群中(特别是后备猪、育成猪、断奶母猪)按一定比例采血进行各种疫病的监测普查工作,并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同时做好资料的收集、登录、分析工作。

(5)、做好不同阶段病死猪的剖检工作,随时掌握本场疫病的动态。

(6)、坚持定期进行水质检查和对饲料进行微生物学和毒物学检查,看其是否含有沙门氏菌、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

(7)、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和僵猪,防止疫病的可能传播。

(8)、抓好猪群“围产期”(包括怀孕、哺乳和保育期)各种疾病的防治工作,坚持防重于治,确保“母子”健康。

(9)、对不同品种猪的疫病控制应有所侧重,如长白猪较易患喘气病,大白猪易患萎缩性鼻炎等。只有采取不同的对策,才能起应有的防制效果。


4、加强猪群饲养管理工作,提高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

(1)、根据季节气候的差异,做好猪舍环境的控制,适当调整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改善猪舍的空气环境。做好防暑降温、防寒保温、卫生清洁工作,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的环境中。

(2)、提供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量,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

(3)、加强运动,增强肢蹄结实度和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感性。

(4)、实行标准化饲养,抓好母猪进产房前和分娩前的猪体消毒、初生仔猪吃好初奶、固定乳头和饮水开食的正确调教、断奶和保育期饲料的过度等问题,减少应激,防止母猪围产期疾病、仔猪断奶综合症等病的发生。

5、种源的净化工作

(1)、坚持自繁自养,有时为了补充种猪,需引进外场种猪,必须从没有疫病流行地区并经过详细了解的健康种猪场引进种猪,经隔离30天,严格检疫,确认无任何疫病,对伪狂犬病、繁殖和呼吸综合症要特别重视,需要有关兽医检疫部门检测,确认为阴性,并监测猪瘟、口蹄疫抗体情况,进行本场常规的免疫注射后方可转入生产区舍混群饲养。

(2)、后备猪选择过程中应重视提高种猪对疾病的抵抗力,可根据每胎育成头数和后代日增重、饲料报酬等一些育种指标来衡量,弃弱留强,逐渐淘汰生产成绩差、四肢纤细、抗病弱的个体及后代,经多代选择,提高抗病力。

(3)、定期检疫净化,防止猪只疫病垂直传播或水平扩散。

(4)、结合种猪集中配种、转群的特点,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栏舍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猪群。

(5)、采取各种措施,逐渐净化喘气病等。

6、搞好废物、污水处理和杀虫、灭鼠工作

猪场废物、污水处理是猪场疫病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应结合本场的具体特点,做好粪便及污水的排放工作,特别是猪场的污水问题,显得特别重要。粪便污水的处理方法应在投资少、效果好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进行分级处理。

除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外,猪场应定期进行除草、通渠、灭鼠、杀虫(特别是蚊)等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提高猪场的综合防病能力。

7、加强信息的收集,警惕新病的发生

建立和健全各项防疫制度,以法治场,增强全场员工的防疫观念和意识,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生产技术人员和整体素质,避免因某一防疫环节上疏忽或差错而出现问题,全方位提高猪场对疫病的防制的能力。猪场领导平时要着重引导技术人员抓防疫的关键,重点解决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及防碍母猪正常繁殖的疾病。积极参加各方举办的兽医学术活动,加强同当地畜牧防检部门的联系,随时掌握疫病流行的信息,针对不同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对近年来国内外新发生的疫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8、发生疫情的应急措施

(1)、猪群出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立即隔离,全面彻底消毒,迅速向公司报告,制定应急措施并严格执行。

(2)、结合疫病的具体情况,加强消毒工作,对病猪进行隔离;同时加强猪群的护理工作,必要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抗生素以提高猪群抵抗力和防止并发其它疾病。

(3)、做好紧急接种工作,紧急免疫接种应按先健康群、后可疑群,由外向里的顺序进行紧急接种,接种量应加倍,并严格做到每注射一头换一针头。

(4)、病、死猪的尸体和废弃物作烧毁、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5)、做好灭鼠、灭蚊蝇等工作,避免病源向外扩散。

(6)、采集病料并妥善保存,及时送检,送检病料应按该种传染病性质、种类作特殊处理,防止病原污染。

(7)、最后一头病猪痊愈或处理完毕,经过一段时间封锁后,不再出现新发病的,发病场所可用生石灰加烧碱水反复刷洗消毒(2~3次以上),并经一定时间空舍后,才能恢复生产。


一、猪场防疫制度

猪场防疫制度的执行事关猪场的存亡,任何人必须执行。

1.场入口应有门有锁,车辆走消毒池,人员换鞋洗手消毒方可进入,来宾应严格执行消毒程序方可进入,一般情况不允许来宾进入猪舍,如进入猪舍必须严格消毒。

2.时装猪车不得进入猪场,可由猪场工人将猪运至车上,甚至大路上。

3.猪场内部猪只(尤其是育肥猪)的转移应受到严格的限制,否则疫病可能从这一区传到那一区.

4.饲料进货应以可弃置材料(纸袋或塑料袋)包装或散装。

5.尸体应尽快埋掉或运走,尸体解剖应尽快完成。猪场最好是使用易封闭的储运罐,装运尸体。

6.病猪应与健康猪分开,关入标明病畜的隔离舍。

7.应消灭鼠患虫害,讲究卫生是防止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8.卫生和防护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发生疫情时,一空舍就应立即清扫和消毒。

二、猪场的卫生

1、每天消除猪舍粪便,带仔母猪的猪圈每天清洗两次;

2、提供良好的排泄沟,排泄液体、粪便以便保持猪圈干燥;

3、粪堆应合理堆放,不得靠进场内建筑;

4、水槽、饮水器应定期清洗,饲养用具、桶、铲等应保持清洁,建议各区工具专用;

5、一次倒空整个舍,以便于两批(全进全出)之间的清扫和消毒;

6、饲喂信道、饲料仓库、墙壁、窗户应定期清扫;

7、猪舍周围的院子应铺设硬地面以防泥沙被带入。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