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老猪场为啥不赚钱?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猪场动力网

笔者1996年兽医毕业后就到猪场工作,从基层的饲养员开始做起,做到了兽医主管,在猪场管理7年,然后到一家大型饲料集团的天津核心厂做售后服务,到现在有十多年了,其中和众多的养猪场及规模养殖户接触甚多,近些年来,发现一个很常见的现象,老猪场发大财的不多。

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从养猪业发展的历程。虽然说养殖业属于微利行业,但是也走过暴利的辉煌时期,否则不会有那么多财团和企业家大肆进军养猪业。从此断定,养猪场不是没有赚钱的机会。虽然不乏有赚钱的机会,但是通过对多家老猪场的调查,赚大钱的很少,经营不善甚至倒闭的也很多。基于对众多的新旧养猪场进行分析。造成老养猪场效益不好的原因及改造建议如下:

一、设备陈旧,猪场规划不合理

由于进入养殖行业较早,当时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于是猪场选址及设计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或者当时本着低投入的心态来养猪(这部分养殖业者不在少数),到现在发现设备和设计规划拖累了养猪效益,更新设备又有点力不从心或者不甘心,从而在生死线(盈亏水平线)上挣扎。品种退化,系谱杂乱。

二、人情料、人情药很严重

越是养猪时间长了,人情料和人情药可能越多一点,这是因为养殖业主和原料商合作时间过久形成的一种依赖。没有原则地与会“搞客情”的原料商合作,这样做的后果是导致养殖效益低下。笔者就见到某些养殖业主漠视自家的养猪效益,舍本逐末地盲目追求所谓与原料商的“情谊”。

三、发展思路僵化或匮乏,观念落后

过分依赖过去自己的成功经验,故步自封,不能采纳别人的合理化建议。缺乏猪场的发展规划,养殖观念落后,对养殖风险认识不足,不能抓住养殖过程中的机会点,导致养殖效益低下。

四、管理模式僵化,缺乏推陈出新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仍然延续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模式;比较随意,不注重管理方式;没有适合的绩效管理;任人唯亲,多头管理,导致猪场内部的管理混乱,责权利界限不清,从而影响养殖效益。

五、缺乏优秀的管理、技术队伍

某些猪场老板大事小情一把抓,事无巨细,全是自己处理,虽说可靠,但是精力毕竟有限,论及精细化管理,几乎很难做到位。由于人工成本的上升,有些猪场给工人的薪资福利相对较低,猪场饲养员和技术员流动频繁,给猪场管理留下了隐患。还有一些规模场中聘请了场长负责管理,行情好的时候彼此相安无事,行情差的时候,即使管理到位,生产效率不错,这时候比较心疼钱,也会辞退场长自己直接管理,有些猪场就会出现生产不稳定,养殖效益下滑,事业也就开始走了下坡路。总之,规模化的养殖场,员工队伍的素质和稳定程度很关键,一定要有一支技术和管理都过硬的员工队伍。如果没有优秀的团队,不但生产效率得不到保证,甚至还会发生大的疫情,导致猪场倒闭,这样的案例很多。

六、财物监管不力,财务管理有缺陷

财务滥收乱支、资产流失是养殖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另外,设备管理、原料管理不到位导致的损失也很普遍。还有,技术场长的吃拿卡要问题也很普遍,这导致了饲料、兽药等增加了额外的采购成本。

七、缺乏给力的合作伙伴

养猪不是一个不需要和其他人合作的行业,应该和饲料、兽药甚至猪经济等行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些养猪业者认为兽药、饲料业务员需要求着自己做业务,对业务员傲慢,殊不知这些业务人员掌握相关行业内部信息,有时候他们的信息对猪场效益有相当大的影响,并且可以在猪场遇到困难时得到他们真心的帮助。

八、行情分析不到位,对国家政策的解读不够

养猪业者不分析行情,盲目跟从,导致猪价高的时候没有多少猪出栏,猪价低甚至赔本的时候大量出栏,这会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就是对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理解不够深刻,甚至违法使用“瘦肉精”或带有三聚氰胺的原料。

九、养殖效益考核不严谨,数据管理缺失或流于形式

好的绩效奖惩政策会极大地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不但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财物浪费,还能够降低养殖风险,减少潜在的经济损失。这也是好多猪场的软肋,有些猪场的倒闭就是这个原因引发的。另外,翔实的数据能够随时反映猪场运行状态,有了这些数据,我们能够随时对各个生产环节的效益做出评估与跟踪,从而把握住猪场的效益,同时也能够对潜在的风险做出一些预警,做到防患于未然。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管理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