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猪场动力

唐闫利

规模化养猪的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采用工厂化方式饲养尽可能多的猪群,从而获得最大利益回报。众所周知,经过高度选育的猪群对疾病的特异和非特异抵抗的免疫记忆逐代减少,有限的空间和较高的饲养密度进一步加剧猪群抵抗力的降低。因此,猪群健康问题是规模化养猪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从2006年上半年至今爆发的无名高热综合征使中国的养猪业遭遇“寒冬”。大量的事实表明,在这场震动全国的灾难中,凡是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并长期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的规模化猪场均未发病,反之则损失惨重,甚至破产。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猪场爆发疾病的风险,这是国外发达养猪业国家若干年前形成的共识。本文借鉴国外育种公司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实践结合本人规模化猪场健康管理经验,系统介绍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

生物安全(Biosecurity)概念:类似于国内猪场防疫概念,但是比防疫概念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要求:

1.防止猪场以外有害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进入猪场;

2.防止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在猪场内的传播扩散;

3.防止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传播扩散到其他猪场。

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的基础:

猪场&猪群的健康等级:在生物安全体系中,不同的猪场由于地理位置,猪群的健康状况不同,其健康等级存在明显差别,猪群的健康状况高。其猪场的健康等级亦高;同样,在同一猪场的猪群中,其健康等级也是不同的,公猪是整个猪场的效益之源(提供精液)和发展动力(遗传改良),因而公猪的健康等级最高,其次是配种妊娠,产房母猪群,保育舍猪群,健康等级最低的是肥育猪群。

猪场&猪群的净区和脏区概念:净区和脏区的概念是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区域其含义不同,相对于整个猪场区域,猪场以外是脏区,以内是净区;而在猪场内部区域,生活区是脏区,生产区是净区;相对于生产区,凡是猪群活动的区域(赶猪道&圈舍)是净区,其他区域是脏区。

猪群的单向流动不可逆原则:健康等级高的猪场的猪群可以向低等级猪场流动,同一猪场的猪群只能按照公猪舍一配种舍一妊娠舍-产房-保育舍-肥育舍流动;同样,猪群只能从净区流向脏区。上述的单向流动原则是不可逆的。

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的具体措施

防止外界病原微生物进入猪场

A.猪场场址的确定: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中最重要的要素,场址一旦确定由于成本等因素一般很难改变,直接决定猪场是否能够长期健康发展。在选择场址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场址所在区域猪群密度&场址周围猪群密度尽可能低;

2>场址周围尽可能远离其他猪群(要求直线距离在2000米~5000米)和牛,羊,猫狗等动物(要求距离100米~l000米);

3>场址尽可能远离集贸市场&屠宰场且地形合适;

4>最好具有天然屏障保护;

5>影响场址的其他自然或社会因素。

上述因素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同时猪场场址的生物安全风险随着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变化,因此,有必要建立场址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根据拟建猪场健康等级,量化评估场址是否符合健康要求以及定期量化评估已建猪场场址生物安全风险的变化可能对猪群可能造成的影响。

B.猪场围墙和大门:使用栅栏或建筑材料建立明确的围墙和大门,且围墙,大门的高度和栅栏的间隙能够阻止猪场以外的人员,动物和车辆进入猪场内;大门随时关闭上锁;在围墙和大门的明显位置,悬挂或张贴“禁止入内”警示标志。

C. 出猪台设施:在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中,出猪台设施是仅次于场址的重要的生物安全设施,也是直接与外界接触交叉的敏感区域,因此建造出猪台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1>划分明确的出猪台净区和脏区,猪只只能按照净区一脏区单向流动,生产区工作人员禁止进入脏区;

2>出猪台的设计应保证冲洗出猪台的污水不能回流到出猪台;

3>建造防鸟网和防鼠措施;

4>保证出猪台每次使用后能够及时彻底冲洗消毒。

D.猪场和生产区入口处淋浴或消毒&登记制度:由于每天出入猪场的人员和物品频繁,因此有必要对进出猪场或生产区的人员和物品实行淋浴或消毒&登记制度,以便对出入猪场的人员和物品进行监督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防止可能的病原进入场内,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淋浴间的设计;淋浴间建造在生活区与生产区交界处,划分明确的脏区和净区,淋浴前所有衣物,鞋帽和私人物品在脏区保管,裸体充分淋浴,香波洗发后进入净区穿上生产区专用内外衣物鞋帽进入生产区;同样,出生产区前必须在淋浴间净区脱去所有生产区专用内外衣鞋帽,充分淋浴后在淋浴间脏区穿上个人衣物进入生活区;生产区专用内外鞋帽必须在生产区清洗消毒后生产区保管;除非得到兽医许可并经过严格消毒,任何私人物品(包括手机,项链,MP3,MP4,相机等)不准进入生产区;

2>物品消毒间的设计:在场外与场内的交界处,生活区与生产区交界处设立两处消毒间,分别用于进入生活区和生产区物的熏蒸消毒;

3>猪场生活区入口处和生产区入口处(即淋浴间入口处)设备脚浴消毒盆(池)用于脚底消毒强制登记出入人员。

E.人员管理:包括本场工作管理人员和外界来访者,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未经猪场管理者和兽医的许可,任何人员不准擅自进入场区;

2>隔离制度:任何人员进生产区前必须在场外隔离24 h~48h和生活区隔离48hr,隔离时间未到,禁止进入生产区。如果猪场没有淋浴措施,增加24hr隔离时间

3>本场工作人员&管理人不准在其他有猪区域居住,进场前至少1周未接触其他猪只;

4>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集体休假制度:为了降低人员频繁进出带来的疾病风险,规定所有猪场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连续居住在场区内一段时间>30天后实行集中休假制度。

F.物质和物品管理:包括猪场使用的设备,物资和食品,规定如下

1>任何进入猪场的设备和物质必须是崭新的,在相关管理员监督下,进场前去除所有的服装经过严格的熏蒸消毒后进入产区;

2>禁止任何可能受到猪源污染或接触过猪只的设备和物质入场

3>禁止场内人员食用牛羊(包括牛羊肉加工制品)及非本场的猪肉(包括猪肉制品),禁止含有上述肉品的食品制品(包括含有猪牛羊制品的方便面和罐头食品)人场;场外隔离期间禁止食用上述食品。

G.饲料管理:饲料是直接与猪群接触最频繁的物质,根据统计数据表明,猪群80%以上肠道健康问题与饲料有关,因此控制饲料及其原料,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物安全风险,可以明显降低猪群健康问题的发生几率,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饲料中禁止添加除鱼类加工品以外任何动物源性原料(包括猪牛羊骨粉肉骨粉,血粉,血浆蛋白粉和奶源性制品);

2>运输饲料的车辆做到专车专用,禁止运输猪只或其他可能遭受动物污染的物品;

3>饲料车不能进入生产区,饲料袋禁止进入生产区和圈舍;

4>为了加强饲料及其原料,加工运输过程的控制,由猪场主管兽医或其他技术人员每半年对提供饲料的的厂家进行饲料厂家生物安全评估。

H.水源管理:包括猪场人员饮用水和猪只饮水,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水源选择:居民饮用自来水或本场自备深井水;

2>定期添加次氯酸钠2-4PPM消毒净化饮水;

3>饮水常规检测:目的在与检测饮水水质变化,每年检测2次主要监测大肠杆菌数。

1.有害生物控制:有害生物包括其它畜禽动物&家养宠物,野生动物,鸟类,苍蝇,蚊虫和啮齿类动物,其控制措施:

1>禁止其它野生动物,畜禽进入场区,禁止饲养宠物和畜禽;

2>猪场的围墙或栅栏能够有效阻挡其它动物进入场内;

3>饲料库,圈舍和赶猪道门窗应设防鸟网且网的缝隙能够阻挡鸟类,蛇类和大的蚊虫进入网内区域;

4>场内常年实施灭鼠和捕杀蚊虫,苍蝇措施。

J.垫料管理:

1>未经兽医许可,禁止使用任何垫料;

2>生产区使用的任何垫料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充分的熏蒸消毒。

K.引进种源或其他遗传物质管理:

1>引种原则:种源提供场的健康等级必须高于引种场,引种前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等手段了解种源提供场的基本健康状况并依据健康匹配原则确定种源,禁止从健康等级低于本场的种源提供场引种;

2>隔离适应:新引进的后备种猪由于经过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其健康状况可能发生变化并影响本场猪群的健康状况,因此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隔离适应措施处理后混群,最大限度减少引种带来疾病的风险;

3>禁止使用不明健康状况的遗传物质(如精液,冻精)和生物制品(如组织活疫苗,生化肽类疫苗)。

L.周围免疫:

如果场址附近猪,牛的密度较大,为了降低附近猪,牛对本场猪群健康的影响,可以在场址周围2KM范围内的猪,牛针对特定疾病实施疫苗免疫,疫苗与免疫程序与本场相同。

M.车辆管理:

也许车辆是出入猪场最频繁的工具,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车辆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是生物安全体系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以下控制因素:

1>生产区用于转猪或运送饲料的车辆禁止离开生产区;

2>运送饲料和运输猪只的车辆做到专车专用,禁止混用;

3>任何车辆入场前,必须经过严格彻底的冲洗消毒,冬天气温较低时,可以考虑使用辅助电加热冲洗消毒器械(TADD)增强冲洗消毒效果;

4>设立场外车辆清洗消毒点车辆和专用车库:距场l—2KM处设立清洗消毒点,车辆每次使用完毕和使用前均需要彻底的清洗消毒,并停放在专用车库干燥(冬天寒冷时,可以考虑加温加速干燥);

5>车辆使用完毕,彻底冲洗消毒干燥后停放于车库中必须经过一定的隔离时间后再次使用,隔离天数l天一4天。

防止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在猪场内的传播扩散。

任何完备周密的生物安全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病原微生物传播入场的的机会,但不能完全阻止部分病原微生物入场,由于各阶段猪群的健康等级不同和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存在差异,若不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进入猪场的病原微生物可能很快扩散到猪群的各个阶段,甚至造成疾病的爆发。因此,场内控制病原扩散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措施如下:

A.猪舍的建造布局:

目前严重危害猪群的病原大部分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同时,由于场内各阶段猪群的健康等级存在差别,因此,在设计猪舍布局时,如果场址面积许可,生活区和生产区完全分开,生产区设计两点式或三点式布局,而健康等级较高的猪舍尽可能建在地势较高上风口,隔离舍尽可能远离基础母猪群,距离不低于50米-l00米;各阶段污水排放系统独立运行。

B.生产区内脏区和净区交界处的控制:

1>从生产区脏区进入净区,更换净区衣服鞋帽(或更换胶鞋)或脚底经过交

界处的3-5%NaOH脚浴消毒盆,反之亦然;

2>净区物品和生产工具的清洗消毒均在净区中进行,禁止进入脏区;

3>脏区物品须经充分消毒后才能进入净区;

4>各阶段生产工具和物品专舍专用,禁止混用。

C.粪便处理:

1>粪便处理方法,必须遵守当地法律规定;

2>粪便处理设施可以建在猪场围墙内且远离圈舍;

3>粪便处理设施和车辆专用,不能与其它猪场共用;

4>粪便需经过无害化处理(如堆肥熟化,暴晒)后可以运到其它区域作为肥料。

D.死猪处理:

1>死猪处理方法必须遵守当地法律规定;

2>禁止出售任何原因死亡的猪只;

3>禁止食用任何原因死亡的猪只;

4>可以接受的死猪处理方法有坑埋,深埋和焚烧,建议使用处理最彻底的焚烧方式处理死猪;

5>死猪的处理只能在生产区特定区域进行,禁止死猪出生产区。

E.单一种源管理:种猪更新是规模化猪场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的问题,由于不同种源提供场健康状态不同,疾病状况亦干差万别,引进的不同后备种猪可能会造成场内疾病的流行和爆发,因此,种源的单一化管理是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不可忽视的问题,

其要求如下:

1>确定健康等级高于本场的种源提供场作为后备种猪更新来源(理想状态是首批种猪提供场),禁止从不明健康状态场和健康等级低于本场的种源提供场引种;

2>引种前,根据实验室监测结果确定本场引种的最佳时机和了解种源提供场的健康状态确定是否适合引种;

3>即使是单一种源(包括本场自留后备母猪)混入基础母猪群前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隔离适应技术措施处理。

防止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传播扩散到其他猪场

任何猪场均是微生物高度密集区,这些微生物无论是病原性还是非病原性的,无论对本场猪只致病还是有益的,均会对本区域其他猪场造成深刻影响,同时可能污染本区域养殖环境,间接影响本场的健康状态以及严重影响猪只运输。其防范措施如下所述:

A.猪场粪便和污水处理

1>禁止未经处理的粪便直接运往场外;

2>禁止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

3>禁止使用猪场粪便污水饮养其它动物。

B.人员,车辆和特殊物品管理

1>运猪车辆车厢底部要求密闭性高,防止运输程中,粪尿洒落地面;

2>本场使用的生物制品或自制血液制品禁止外流到其他猪场使用;

3>废弃或未使用完的生物制品必须经过焚烧等无害化处理禁止随意丢弃;;

4>禁止本场工作人员与其它猪场人员共同居住;

5>本场工作人员不能在其它猪场兼职。

C.疾病爆发时的控制措施:

1>停止所有猪只运输,限制车辆和人员流动;

2>通过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结合,快速作出疾病诊断;

3>猪群疾病的临床处理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4>调查与评估:包括发病原因,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损失以及对周围猪场的影响;重新审视现存的生物安全体系存在的隐患与疾病爆发的关系。

总之,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需要猪场系统各环节的紧密衔接与配合,同时,建立生物安全体系自我监督与第三方兽医监督相结合的反馈机制是促进生物安全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的重要保证;人是猪场的主体,通过持续的培训强化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是规模化猪场能够长期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的根本保证。

摘自《中国动物保健》.-2009,(1).-37~40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饲养管理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