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我国猪联合育种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猪场动力网

1我国猪联合育种的发展现状

1993年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指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部分专家及国内部分瘦肉型种猪选育场,分别成立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猪育种协作组[12j。1998年成立全国种猪遗传评估工作小组;1999年讨论制定《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国外养猪业发达国家在种猪育种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于2000年5月颁布了“关于印发《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对我国种猪遗传评估测定的性状、测定数量及统一遗传评估方法等作了规范,为区域及全国计算机联网和信息共享,建立种猪的遗传联系,实现全国种猪联合育种奠定了基础。到2001年,参加全国种猪遗传评估的种猪场有37个。2005年底第二次全国种猪遗传评估工作展开,2006年初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建成。2006年10月,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立。

至今,越来越多的猪生产单位积极申请加入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同时也组建了一支技术精、水平高的技术队伍,为开展全国种猪联合育种提供了保障。

为了进一步开展好猪联合育种工作,2010年又启动全国核心育种场申请、审核、评选工作,第一批进入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的企业仅16家,第二批也仅增补了8家。旨在通过核心场建设,促进种猪企业加强基础育种工作条件的保障和工作的开展,整体提升我国种猪选育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计划未来若干年内建成100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这是猪联合育种工作推进的重要举措,将对种猪企业的规范化选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2我国猪联合育种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目前在猪联合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猪联合育种工作要实现初衷仍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种猪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开展联合育种对其育种水平、种猪质量和市场所能够产生的积极影响,总是担心信息的外露,不利于自身市场竞争,因而忽视联合育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场内测定站建设、必备的测定设备购置等),忽视人员的培养,忽视资料的准确收集与分析等,因而导致恶性循环依然存在。可见育种本身成本会增加,参加联合育种企业的经济效益短期内反而下降,导致企业场主积极性不高。再如,由于国内养猪企业包括种猪企业深受疫病流行的困扰,忽视采取综合措施防范疫病的发生与流行,而是被动采取疫苗大量免疫和饲料投药“保健”的做法,不但不利于疫病的真正控制,也不利于优秀种猪性能的充分表现,因此区域性联合育种不仅难度大,而且即使实施了,准确性也有待提高。而且,由于养猪企业尤其是种猪企业防疫要求相对较高,人员进出受限,加之基层工作条件的艰苦,导致人员流动性大,技术队伍不稳定;企业测定仪器设备配备参差不齐、测定条件相差较大等因素,直接影响了联合育种工作的有效开展。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联合育种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