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饲料质量下降是动物抗病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金农网

饲料质量下降导致水产养殖动物内脏器官病变,内脏器官病变又导致养殖动物抗病能力严重下降,从而引发疾病严重危害。

饲料质量下降导致养殖动物内脏器官病变

引起水产养殖动物抗病能力下降的因素很多,水质恶化就是其一,饲料质量下降导致内脏器官病变则是养殖动物抗病能力日益下降的主要因素。

1、近年来,饲料的原材料大幅提价,而追求投资利益最大化又是厂商一贯的宗旨,饲料中添加了过多的低质原料,使得渔用配合饲料质量严重下降,营养不平衡;

更有甚者,饲料中添加了过多的鱼类消化不良甚至有毒的原料如棉籽饼等,使得养殖动物的内脏器官特别是肝胆的严重病变,造成了养殖动物体质下降、抗应激和抗病能力减弱。

2、随着配合饲料价格的逐渐提高以及商品鱼价格的持续低迷,不少养殖户都在寻求成本低廉的替代饲料,如用禽畜饲料、屠宰下脚料、病死幼体禽畜、孵不出壳小鸡或小鸭等代替渔用配合饲料来喂养水产养殖动物;

投喂的饲料营养成分不明、所含药物成分也不明,且营养不平衡,严重破坏养殖动物的内脏器官功能,造成肝胆等内脏器官病变,从而导致养殖动物抗病能力下降。

3、养殖户的过分关注,过度崇拜药物防治疾病的疗效,盲目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或抗生素等进行正常投喂,以为每天都内服药物可以预防疾病,使得养殖动物的肝脏一直在解毒而功能下降,日复一日,肝脏坏死严重,最终导致养殖动物抗病能力严重下降。

内脏器官病变抗病力下降引发疾病严重危害

监测发现,每次水产养殖疾病的暴发流行,危害严重的都是养殖动物内脏器官特别是肝胆病变严重的养殖水体。

而实验室检测也显示,送检的病体内脏器官都存在一定程度病变,而病死比较严重的,肝脏和胆囊病变都比较严重,都出现肝脏坏死、变脆,花肝、肝尖肿大等症状,这些表明肝胆等内脏器官病变是引发疾病严重危害主要因素。

1、2010年8-11月,我们对南宁等地养殖罗非鱼疾病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肝胆病变严重的,病死率就高,而相对较轻的,病死率相对较低。

如横县南乡一商姓养殖户100亩池塘单养罗非鱼,亩放养1650尾,

nbsp8月23日发病,每天死鱼300-500尾,死鱼尾重300克左右;剖检发现病鱼肝脏病变严重,肝脏非常脆且坏死严重,虽在8月27日采取措施,但疗效不佳,9月中旬病死过半,10月初已所剩无几。

而相隔不到100米的一韦姓养殖户20亩池塘单养罗非鱼,亩放养1200尾,

nbsp8月26日发病,每天死鱼80-150尾,死鱼尾重350克左右;剖检发现病鱼肝脏轻度病变,肝脏颜色还算正常,肝尖稍肿,在8月30日采取与商昌龙同样措施,疗效显着,用药一个疗程,病情得到控制,整个病程病死鱼不到30%。

2、玉州区仁东镇木根村一谢姓养殖户的6亩池塘养殖斑鳢,亩放养1100尾,一直投喂孵化不出壳的小鸡和小鸭或屠宰下脚料,2010年1月10日发病,1月14日病样送达广西大学动科院实验室检测,病鱼病症为烂尾,体表多处溃疡,鳃肿胀,肝发白、大面积坏死;1月16日,按照实验室建议用药治疗,连续治疗10天,疗效不佳,死鱼一直没停,到10月底,已经病死70%以上,11月中旬全部死亡。

措施与对策

1、投喂优质饲料是保持养殖动物较强抗病能力的最好措施。投喂专用配合饲料的,宜选择2-3个质量稳定优良的品牌饲料混合或交替投喂;投喂野杂鱼、螺等冰鲜饲料,应先除去鳃、内脏或壳等,经消毒后投喂,有条件的熟化后投喂。切忌投喂屠宰下脚料、病死禽畜等含药物成分不明饲料。

2、科学投喂饲料是保持养殖动物较强抗病能力的关键措施。尽可能做到定时、定质、定量投喂,每天投喂2-3次;日投喂量为专用配合饲料2.5-3%、冰鲜饲料5%左右。同时,每20-30天,拌饲料投喂稳定维生素C或黄芪多糖,每天1次,连喂5-7天。

3、要时刻牢记 是药三分毒。不管是杀虫药、消毒药、内服药还是滋补药、保健药,也不管是中草药还是西药,对水产养殖动物来说,都是有毒的,长期使用都会对养殖动物的肝脏等内脏器官造成损害。要定期拌饲料内服药物防治疾病,每月内服药物的时间不能超过15天,让养殖动物的内脏器官有15天时间免受药物的毒害,维持养殖动物较强的抗病能力。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饲料质量 动物抗病力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