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轮状病毒病(图)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华夏养猪网

    猪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仔猪,临床上以厌食、呕吐、下痢;种猪和大猪以隐形感染为特点。病原体除猪轮状病毒外,从小孩、犊牛、羔羊、马驹分离的轮状病毒也可感染仔猪,引起不同程度的症状。

    【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体为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的猪轮状病毒。人和各种动物的轮状病毒在形态上无法区别。本属病毒略呈圆形,由11各双股RNA片断组成,有双层衣壳,直径65~75纳米。其中央为核酸构成的核心,内衣壳由32个呈放射状排列的圆柱形壳粒组成,外衣壳为连接于壳粒末端的光滑薄膜状结构,使该病毒形成车轮状外观(图1-8-1),故命名为轮状病毒。各种动物和人的轮状病毒内衣壳具有共同的抗原,即群特异性抗原,可用补体结合、免疫荧光、免疫扩散和免疫电镜检查出来。轮状病毒可分为A、B、C、D、E、F等6个群,其中C群和E群主要感染猪,而A群和B群也可感染猪。

    轮转病毒对外界环境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它在18~20℃的粪便和乳汁中,能存活7~9个月;在室温中能保存7个月;加热60℃时,需30分钟才能存活,但在63℃条件下,30分钟即可失活;对PH在3~9之间叫稳定,能耐超声振荡和脂溶剂;但0.01%碘、1%次氯酸钠和70%酒精则可使之丧失感染力。

    【流行特点】

    本病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感染率最高达90%~100%、但在流行地区由于大多数成年猪豆已感染而获得免疫。因此,发病猪多使2~8周龄的仔猪,病的严重程度与死亡率与猪的发病年龄有关,日龄越小的仔猪,发病率越高,发病率一般为50%~80%,病死率一般为1%~10%。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但人和其他动物也可散播本病。轮状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及带毒猪的消化道,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后,污染饲料、饮水、垫草及土壤等,经消化道途径使易感猪感染。

    本病多发生于晚秋、冬季和早春,呈地方性流行。据报道,轮状病毒感染是断奶前后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如与其他病原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冠状病毒混合感染时,病的严重性明显增加。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24小时。病初,病猪的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乳猪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黄色(图1-8-2)、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症状的轻重决定于发病猪的日龄、免疫状态和环境条件,缺乏母源抗体保护的生后几天的乳猪,症状最重,环境温度下降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时,常使症状严重,病死率增高。一般常规饲养的乳猪出生头几天,由于缺乏母源抗体的保护,感染发病后,死亡率可高达100%;如果有母源性抗体保护,则1周龄的乳猪一般不易感染发病;1-~21日龄乳猪感染后的症状较轻;腹泻数日即可康复,病死率很低;3~8周龄或断乳2天的仔猪,病死率一般为10%~20%,严重时可达50%。

    【病理特征】

    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主要位于胃肠道,其中以小肠的变化最明显,而胃的变化多是由小肠病变所累。眼观,胃壁迟缓,扩张,膨大,胃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这是胃内容物后送障碍所引起的。肠道臌气,肠内容物呈棕黄色水样液及黄色凝乳样物质(图1-8-3),肠壁菲薄半透明;有时见小肠发生弥漫性出血,肠内容物淡红色或灰黑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多呈浆液性淋巴结的变化。其他器官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变化。

    镜检,以空肠及回肠的病变最为明显。其特征为绒毛萎缩而隐窝伸长。健康乳猪的肠绒毛细长,有力端钝圆,上皮完整呈柱状(图1-8-4)。而病猪感染后24~27小时,绒毛明显缩短、变钝,常有融合,粘膜皱襞顶端绒毛萎缩更为严重,上皮由柱状变为立方形或扁平状、胞浆中出现小空泡变性变化(图1-8-5)。随着病情的发展,绒毛吸收上皮变性、坏死,被覆在粘膜成为黏液成分(图1-8-6);部分脱落的上皮被增值的立方上上皮取代,粘膜固有层中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增多;48小时后见隐窝增生而肥厚、伸长;感染96小时,小肠绒毛又开始增生、伸长,168小时基本恢复正常。

    【诊断要点】

    依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如发生在寒冷季节,病猪多位幼龄仔猪,主要症状为腹泻,剖检以小肠的急性卡他性炎症为特征等,即可做出初步诊断。但是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在自然病例中,既有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的感染,又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从而使诊断工作复杂化。因此,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是:采取仔猪发病后24小时内在粪便,装入青霉素瓶,送实验室做电镜检查或免疫电镜检查。由于它可迅速得出结果,所以成为检查轮状病毒最常用的方法。另外,也可采用取小肠前、中、后各一段,冷冻,供免疫荧光(图1-8-7)或免疫酶(图1-8-8)检查。

123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轮状 状病 病毒 毒病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