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当前广东猪病流行情况及防治对策(二)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中国畜牧业论文网

仔猪断奶综合症

仔猪断奶综合症包括:断奶后腹泻,猪水肿病和内毒素性休克,是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受阻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

1、原因

(1)生理因素。

①消化道泌酸不足。②胃肠消化酶缺乏。

(2)肠粘膜萎缩。①生理因素,主要是饲料变化的影响。②病理因素,饲料抗原过敏反应,细菌及病毒感染等

(3)应激问题。

主要来源于心理、营养和环境三方面。

(4)免疫问题。

断奶时免疫力低、抗病力差以及饲料抗原过敏反应等。

(5)大肠杆菌作用。

大肠杆菌通过内源性及外源性感染而大量繁殖,产生内、外毒素。

(6)其它。

某些疾病感染,如猪链球菌病、霉菌毒素及小袋纤毛虫感染等。

2、防治措施

(1)减少应激。

①断奶时先赶走母猪,仔猪留在原栏饲养2―3天后再混群。

②保温。保育舍断奶后第一周应有26―28℃。

③提供优质易消化的乳猪料,减少营养应激。

(2)防止饲料抗原过敏反应。

①提早补料,以促进断奶仔猪对饲料适应能力。

②降低饲料抗原物质的含量。如采用低蛋白高氨基酸饲料。

③通过加工工艺的改进(如采用膨化饲料),以降低饲料抗原性。

(3)添加断奶安、断奶康、康宝、止泻灵等。

发挥其降低及维持酸碱度,控制水分和矿物质平衡,舒缓应激,抗菌和提高饲料报酬等作用。

(4)药物防治。

断奶第一周饲料添加仔猪止痢灵,SM2、土霉素等药物,可达到抗腹泻促生长的效果。

(5)免疫接种。

华农大兽医学院从水肿病患猪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O54)制成灭活疫苗,对防制猪水肿有一定效果。

母猪MMA

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症(简称MMA)常发生于母猪产后,特征为食欲不振、嗜眠、一个或多个乳腺肿胀、变硬、触摸敏感、不给仔猪喂奶、体温升高,阴道流出脓性分泌物,在病理学上有不同程度的乳房炎。

1、原因

(1)微生物感染。

主要有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霉形体等。

(2)管理及环境卫生。

①人工受精消毒不严。

②妊娠舍、分娩舍卫生欠佳。

③噪音、惊厥、扰乱等应激。

④母猪便秘。分娩时产道受阻,导致难产、分娩时间延长等。

⑤初产母猪早配。

(3)营养障碍,代谢紊乱。

①母猪分娩前后喂大量发酵饲料或过食,泌乳过多,易引起乳房炎。

②饲料质量差,霉菌及霉菌毒素含量高,引起母猪生殖系统紊乱,影响胚胎发育。

③妊娠期间,母猪甲状腺机能异常,催乳激素分泌缺乏等。

(4)遗传因素。某些品系种猪易发生MMA。

2、防治措施

(1)做好分娩舍卫生消毒及接产工作。

(2)加强种猪配种工作,掌握母猪配种适龄期。

(3)如发现产前母猪粪便较硬或便秘,应用轻泻或泻药。

(4)母猪分娩后用达力朗或康炎净胶囊塞入子宫内,或用5%露它净(或宫炎清)100―150毫升灌入子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5)如母猪流产、产木乃伊、死仔、产程延长、体温升高等,应及时用抗生素防治。

(6)无乳或乳汁减少,服用中药有一定疗效。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是近年来国内引人注目的猪的传染病。该病不仅因呼吸道感染、繁殖障碍、仔猪死亡等引起直接损失,还会导致免疫抑制而继发多种其它疾病。

我国郭宝清等于1996年初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四大区先后分离到该病毒。我省广州动检局、省农科院兽医所、华南农大、省兽医防疫检疫站等单位在检疫及咨询调查中也相继证实我省存在该病。在防治本病实践中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1、本病流行较广,但感染率高,发病率低。部分猪场虽然血清抗体阳性,但不出现临床症状。

2、有的猪场暴发本病,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与该场的饲养管理、并发或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我们已先后证实本病与猪瘟、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感染。

3、对本病的防治,要考虑并发或继发病的控制。

4、做好检疫隔离等工作,以防本病传入。

猪增生性肠炎

猪增生性肠炎是猪的一种常见综合症。在文献中描述相似病征的其它名称还有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局部性肠炎、回肠末端炎。该病剖检特征为小肠及回肠粘膜增厚,组织学变化常见肠上皮细胞增生。病原为细胞内罗松菌。

本病由Biester和Schwarce(1931)首次报道,现已分布世界各地。1997年以来,我们已证实我省存在该病。

1、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6―20周的生长育成猪。有的猪粪便变软,变稀,暗黑色。病程长者皮肤苍白,消瘦,生长迟缓。发病率低。如无继发症,4―6周自然康复。但有的猪长期不愈而成为僵猪。而初次发病,个别猪可因出血性腹泻而引起死亡。

2、病理变化

剖检主要病变为:小肠末段及结肠增大,肠管外径变粗,外观见肠管胀满。切开肠腔,可见肠粘膜增厚,起皱明显。浆膜有网状物,表现有炎症。有的病例肠腔中有血凝块。肠系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

3、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及剖检病变可作初步诊断。对病变肠段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见到肠粘膜不成熟的细胞明显增生有助于论断。另外,还可采取猪粪便或血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荧光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技术进行确诊。

4、防治措施

(1)预防。

①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应激,提高猪体本身的抵抗力。

②采用全进全出饲养制度。出猪空栏时栏舍应彻底消毒,空闲7天后,方可进猪。

③在流行期间或调运前或新购入猪只,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以作预防。

(2)治疗。

抗生素对本病防治有一定效果。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红霉素、硫粘菌素、威里霉素等。各猪场可根据本场发病情况,采取间断性给药方法。另外以下几种药物,可采用添加剂的形式防治此病。

①泰妙菌素:每吨饲料添加50克,连用21天,可有效控制本病。

②泰农:每吨饲料中添加100克,连用2周,效果良好。

③泰乐菌素:每吨饲料添加100克,连用21天,对防治本病效果良好。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中毒,是赤霉镰刀菌在禾科玉米上产生一种似雌激素的真菌毒素所引起。近年来我省一些猪场出现以阴户肿胀等雌激素综合症的病例,怀疑是本病所致。

1、病因

本病病原为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主要由粉红色镰刀菌、禾谷镰刀菌、枝梗镰刀菌等产生。未完全晒干的玉米当环境温度由高向低转化时,最适宜于赤霉烯酮的产生。猪发病原因是采食上述产毒真菌污染的玉米、小麦、大麦、高梁、豆类等饲料引起。

2、症状

常见症状是生殖器官病变,即雌激素亢进症。

母猪:阴道与外阴粘膜充血,肿胀,外阴部肿大,阴户哆开。严重者发生阴道脱和直肠脱。乳房隆起。哺乳母猪泌乳减少,甚至无乳。小母猪呈发情症状,发情频繁,或延长发情周期。受胎率下降或不孕。对母猪繁殖力的报导不一,有的认为可引起母猪不孕,胎儿干尸化或流产。有的认为主要导致卵巢发育不全或卵巢泡营养缺乏。

肉猪:外阴粘膜充血,肿胀,乳头隆起。公猪包皮积尿,生长受阻。

3、病理变化

主要是生殖道生理上的变化,有间质性水肿。阴户、阴道、子宫颈壁和子宫肌层水肿面增厚。阴道、子宫颈壁粘膜上皮细胞变成鳞状细胞组织增生及变形。卵巢发育不全,部分卵巢萎缩,常无黄体形成。乳腺和乳头肿大,乳管上皮细胞核分裂指数增高,上皮增生。

公猪睾丸萎缩。

4、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饲料检测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样品真菌培养、分离鉴定、毒素等检验,可作出诊断。

5、防治措施

当怀疑本病时,即停喂发霉变质饲料,如确是此病,一般7―15天后症状逐渐消失、康复。平时加强饲料防霉措施。收获后的玉米应及时脱粒,晒干,不使其受潮、发热。进仓玉米含水分不超过10%―13%,并保持通风,以防霉变。在饲料(特别是母猪料)中添加百鲜明,对本病有防治作用。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广东 猪病 流行情况 防治对策 的文章

相关文章